毕竟当时在抗大学习的大多也都是一些有一些文化底子的政治干部、军事干部,他们有不少其实并没有上过前线战场。
所以得知晋西北铁三角还有第一穿插团这些年声名声赫赫的四位铁血团长赶到了抗大学习,将成为抗大新生的一份子,抗大的同学们无不是满脸的兴奋。
得知四位团长前来的那一天,同学们更是热情的组织了一个欢迎的仪式,一大早就赶到学校的校门口迎接李云龙、高斌等几位团长。
就这样,当几人到达校门口的时候,看着人山人海迎过来的热情的抗大的同学们。
倒是把李云龙、高兵等团长给整不会了。
紧接着团长们、同学们热情的迎接过来,帮着李云龙、高兵一行又是拿行李,又是背包裹,还一路把四人引到了学习的教室,带着大家在抗大校园里进行参观,另外还带着四人找到了各自的宿舍。
炕大的宿舍,一共是可以居住七八个人,像李云龙、高斌还有这几位团长,按照同学们的强烈要求,则是分开居住到四个不同的宿舍,因为大家都想听一听这些前线的铁血团长们在前线抗日的英雄事迹。
就这么着,当高兵、李云龙,丁伟,高兵四位团长,很快就成为了大家推举出来的宿舍长。
一时之间,这抗大学校学习的氛围也让李云龙、丁伟、孔杰、高兵等四位团长觉得颇为新奇。
八路军部队的抗日军政大学,除了延安方面的总校之外,在120师、129师,包括115师的稳固根据地,基本上都成立了分校。
由于抗战时期的条件艰苦,物资短缺,所以这些抗大学校并没有咱们想象中的那么的正规华丽。
或者说充满了书生气息。
相反的,战士们是怎么方便怎么来,怎样学习的更有效果怎么来。
抗大学习的军事干部们,你以为上来就是读书,上来就是学习军事和政治?
不,并不是这样,而是上来先学会怎么种地,怎么务农,这是进入抗大学习的第一课。
当然,这些小事对于李云龙、丁伟等四位本就是农民出身的团长来说,根本不在话下。
等到这务农种地的工作学习的差不多了,这个时候大家才会接触到一些军事理论的学习。
只是在这些军事理论学习课上啊,李云龙、丁伟、孔杰、高兵等四位拥有丰富前线作战经验的团长,那可就格外的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就连教课的教员在讲述起一些经典战役的时候,都有些错愕。
为什么呢?
因为在某节课上讲述的经典的以少打多的伏击战的时候,结果这场伏击战,嘿嘿,就是人家第一穿插团团长高兵指挥的。
当然,当时的高兵还是独立团的连长。
于是眼见着正主就在这里呢,教员哪还好意思和同学们详细的解释这场战斗具体是怎么铺垫和展开的。
最终教员直接邀请高兵上台,为同学们讲述这场战斗具体的安排部署以及战斗中的过程和最终的结果。
高兵自然也是当仁不让,就绘声绘色的和在座的同学们详细的讲述了自己是如何带领一个连的作战部队覆灭了鬼子的运输中队,最终打出了将近将近十比一的,夸张的伤亡比的。
一场精彩的讲解下来,就连教员都跟着带头鼓掌。
对于这四位铁血团长来抗大学习,其实抗大的教员们只觉得压力山大,先不说李云龙那个刺儿头,搞不好他能在课堂上站起来顶撞教员。
就说人家这四位团长在前线丰富的作战经验,有许多都不是他们这些教员能够比得上的。
所以说好听点,他们是教员,李云龙、高斌等四位团长是学生,但实际上课的时候,谁是老师谁是学生还说不好呢!
尽管教员们觉得心里头有些不太得劲,但是对于抗大跟李云龙等四位团长同班的同学们来说,这可是特别新奇的经历。
李云龙、丁伟、孔捷、高兵等四位团长,也立马成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
甚至有人给四位团长安了个名头,叫129师抗大分校晋西北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