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光,从太阳表面传递到木星需要2593秒,43分钟的时间。
这是恒星光所需要的时间。
而对于人类文明来说,哪怕是目前最先进的探测器或航天飞机,从太阳表面飞行到木星也需要至少三个月以上的时间。
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太阳系’,对于现阶段的航天器来说广阔到花费一个世纪的时间也无法离开。
宇宙的浩瀚无垠并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即便是对于‘光’来说,它也无法飞到终点。
如果无法掌握超光速航行技术,被困死在生养的星系中或许是所有文明的终点!
cRhpc机构,超光速航行验证实验的指挥中心。
那硕大的落地大屏幕上,巨大的倒计时数字每一次无情地跳动,都像一柄重锤,狠狠砸在每个人的心脏上。
伴随着对光粒子束发射成功的庆祝过去,空气重新凝滞了下来,沉重得如同灌满了水银,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铁锈味。
960秒。
961秒。
962秒。
963。。。。。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气氛沉寂如同深邃的虚空。
指挥中心内几百号人,全球最顶尖的头脑和精英,此刻连最轻微的咳嗽都消失了,只剩下仪器单调低沉的嗡鸣,如同垂死巨兽的喘息。
没有人知道最终的实验是否会成功,他们能做的,只有等待!
在无尽的焦灼与躁动中折磨着自己。
。。。。。。
与此同时,另一边。
遥远在6。7亿公里之外木星轨道之上。
在一片寂静无声的深空中,一架航天飞机正安静的遨游在天际。
这里是鲲鹏号,亦是本次超光速航行验证实验的终点。
在他们的脚下,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这里没有地球极地的冰盖,也没有着火星的赤红色大地。
俯瞰而去,脚下的星球弥漫着蓝灰色的漩涡薄雾,如同宇宙画布上晕染的冷色调水墨。
淡蓝色的气旋云团相互推挤、缠绕,形成复杂的几何风暴阵列,直径动辄上千公里。
而就在木星赤道的淡蓝色气旋云团的高空,一个‘渺小’的环状结构,正静静地悬浮在那里。
在庞大的木星背景下,它渺小的就像是一粒芝麻。
站在鲲鹏号的驾驶舱中,透过舷窗,翟至刚用肉眼遥望着几乎已经无法看到的量子引力模拟接收装置,默默的等待着。
事实上,除了一开始的发射和投放工作,以及确保实验设备没有其他的问题外,执行任务的他们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工作。
接下来的一切,只有默默的等待。
等待那从遥远的太阳轨道附近所发射过来的光粒子束,等待量子引力模拟接收设备勘探到超光速航行的光粒子束而引起的引力波余韵,并借助木星的时空曲率,将它从曲率空间中‘拽’出来。
相对比遥远在太阳轨道上执行更高风险任务的团队来说,他们这次的任务要安全的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