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鸡舍、猪圈、牛栏、马棚等等。
一个崭新的小型农场,差不多已有了初步规模,系统统计后,大概已有一百多个物种,陆续还会增加。
原本。
余家制作风味调料的工作,由老大余杨负责,但配方交到沈家之后,余家就不准备做了。
按容舞的意思。
余家村的格局小了点,为了老幺余桐科考,早晚会搬到府城去,到时会在那里购买田地或者庄园,再让老大管理。
主要也是为了孙辈考虑。
老大憨直,不爱读书,也没有经商天赋,只喜欢埋头苦干。
但孙子辈肯定要读书的。
他们长大也要参加科考,势必要从小培养,以后与他们的叔叔互相守望。
所以。
容舞肯定会带上老大一家在身边,眼皮子底下看着,才能放心,但老大与他媳妇,显然有些小心思。
苗氏看着婆家越过越好,还买了一座山,又是种果木,又是养殖的,她就想让娘家人来管理。
苗家兄弟多,比以前的余家还要穷。想带携娘家,也是人之常情。
只是,她想得不周全,若雇了苗家人,余族人肯定会不满,这里毕竟是余家村。
在人家的地盘上,想要使绊子,不要太容易了!
容舞不想太得罪族里,余桐还要科考呢,名声很重要。
本想直接否了老大家的念想,她不喜欢麻烦。
憨憨的老大却说了一番大道理,他觉得从余族与苗氏同时雇人比较好,互相看着才放心。
没想到啊!
老大还懂得制衡的道理,看来,他还能抢救一下,多多锻炼,没准还能成为助力呢。
虽说他主要是为了帮助岳家,人有私心很正常,难得的是有理智,看得清自己几斤几两。
不像王芳,愚昧无知还心比天高,容舞觉得应该鼓励一下老大。
于是。
她稍微改了一下计划,余家村的农场,准备交给余族与苗家人共同管理,互相制衡。
农场的出产,将会由沈家帮忙销售,余家只管种植与养殖即可。
为此。
余族人对九房很是感激,毕竟大多数人家都比较贫穷,容舞让余族每个房头各出一人,每月工钱比外边雇工要多一倍。
九房刷够了一波好感度。
这天。
余桦从镇上回村就直接来了九房,带来了一个消息,董家又有了结亲的意思。
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