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明末开局百万大军 > 第304章 冠冕烹鼎(第2页)

第304章 冠冕烹鼎(第2页)

所以南党恨秦良玉。倒没往她在同王九演双簧那方面想,主要是恨她不争气。

为支持她,所有同其有来往的土官,乃至土官家族成员,都秘密而毫无保留引荐给秦良玉。为支持她,暗中给钱给军需,却又是便宜了王九。

结果却造成王九合法驻兵六万,且是充分训练、征战半年的精兵。顺流而下,何人能挡?

但南党也有底气:当王九长时间离开,在他们合纵连横下,那些世袭土官还能听从王九?

所以,现在哪怕当孙子也要先哄走王九;哪怕心如猫抓,王九在西南时…他们就连探子都不派去那。反正打不过就别刺激他。

各有各的算计。

……

离金陵还有几十里,长江就出现艘豪华楼船。

专程来迎之人有些讲究,竟有王九的老熟人茅元怡、洪承畴。一个是皮岛监军回江南探亲;一个也是回福建省亲而路过金陵。

反正他俩同王九关系还好,反正都是东林党,其他不重要。

两人虔诚趋奉着一个贵公子,据说是南孔掌门人的侄子。这身份!亲王来了肯定没这待遇。

这里头有故事。

金元时期,孔府当年的衍圣公南下。神州陆沉近两百年,天下有两个衍圣公:曲阜的原衍圣公弟弟及其后人,成为金元朝廷封的衍圣公;南宋在江南封的衍圣公。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明朝再造华夏,曲阜继续衍圣,而南孔却成江南士林的精神图腾。无论如何,南孔没当汉奸。

王九也受宠若惊。

必须受宠若惊!如果不想被天下士林骂死的话。

孔白謤很满意自己出场的震慑力。别人就算了,别说被朝廷圈起来养的王爷,就连一般的阁老,都未必值得他出城几十里一趟。

面前这个谦和恭顺之人,那可是连前代衍圣公都害死了之人!尽管是被他抓到…孔府参与养妖匪的实锤,但敢于出手算计孔府……

要知道,被士林捧为半个圣人的王阳明,借他一万个胆子都不敢!不敢如王九这样嚣张。

当年,王阳明能快速平宁王之叛?除了宁王叛乱本身很儿戏,除了其确有半分军事才华。关键是宁王之所以敢反,就因为手中有个账本,从而笃定贵人们不敢对他动手。

贵人没动手,跟贵人没啥瓜葛的王阳明,却得到了诸多暗助。

王阳明平叛后,也一把火烧了账本。仅仅“漏烧”的一页,就害死两个尚书:都是一贯清廉的好官,账本却记了他们上百万两的生意。

王阳明必须成圣!

现在,比半个圣人还多一万个胆子的王九,却能在他面前如此恭顺,让孔白謤特有成就感。可能,这就是血脉的力量吧?

稍事寒暄后,洪承畴躬身在前引路,孔白謤摇着翠玉骨、织金丝扇,微笑着昂首翩翩,王九陪笑着落后半头而行,茅元怡点头哈腰随后。

楼船不小,雅堂只有一间。

三伏天的顶层,令王九突然回忆起后世的中央空调。难怪从围廊进来时,两层檐口的下层竟有水滴成帘,且水珠都泛着寒意?

烈日下来回一趟大半天,得消耗多少冰窖里的存冰?

金陵又有多少冰窖?能存下贵人一夏的奢靡?

孔白謤雅堂门边顿步,轻摇翠玉骨扇,俯瞰江流如练,眼波流转、似笑非笑。

"檐垂冰索欺天火,舷枕秋涛赊月寒。"

(忽展扇遮半面,凤眼斜睨王九)"倒是应了那句‘江山元是琉璃盏’…"

(扇沿猝然压低涛声)"最怕武夫掌上茧,碎作金陵梅雨天。"

(广袖迎风泼开满江金鳞,曼声续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