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不料林夫人听完欣喜道:“原来谢公子不但修为高深,竟也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呃,却是妾身糊涂,方才谢公子抚琴,行云流水,珠落玉盘,一听便知是大家手笔……胜过潇儿多矣。”
洪浩连连道:“林姑娘的箫声,清越空灵,意境高远,我个五音不全,不懂音律之人听来也是心旷神怡,满心欢喜……更胜谢籍那小子。”
“洪公子此言差矣……”
他二人相互客套,相互吹捧,讲得热络,倒把两个正主晾在一边插不进话。
林潇和谢籍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几分不服气。
林潇柳眉微挑,看向谢籍:“谢公子方才自诩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样样精通。小女子不才,于诗词一道也略有涉猎。今日月色正好,不如……小女子向公子请教一二?”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窗外皎洁的月色和摇曳的竹影,嘴角勾起一抹浅笑:“便以眼前之景为题,小女子出上联,请谢公子对下联,如何?”
谢籍正被晾得有些无聊,一听林潇此言,顿时来了精神。“对对子么?甚好甚好……讲来林姑娘恐是不信,我十岁之后,便无人再与我玩对子。姑娘尽管放马过来。”
“不过……林姑娘,可莫要出些太简单的,免得谢某对得无趣。”
林潇轻哼一声:“谢公子放心,定不会让你失望。”
她目光流转,再次望向窗外。月光如水,洒在庭院中几丛修竹之上,竹影婆娑,随风摇曳,发出沙沙轻响。
林潇心中一动,脱口而出,“竹影扫阶尘不动。”
上联一出,花厅内瞬间安静下来。
洪浩和林夫人也停止了交谈,饶有兴致地看向两人。
“竹影扫阶尘不动……”谢籍低声重复了一遍,眼中精光闪烁。
此联看似简单,描绘月下竹影摇曳,如同扫帚拂过台阶,却未能拂动尘埃的静谧画面。实则意境深远,动静相生。
“扫”字化静为动,赋予竹影以动感;“尘不动”则归于极静,形成鲜明对比。更暗含一丝禅意——外物纷扰,我心如如不动。
他略加思忖,朗声应道:“舟行逆水浪无声。”
此联同样动静相生。“舟行”是动,“逆水”更显阻力;“浪无声”则归于沉寂,形成强烈反差。不仅完美呼应了上联的意境,更将场景从庭院静谧延伸至码头江流,格局顿开。
“竹影扫阶”对“舟行逆水”,一动一静,一近一远;“尘不动”对“浪无声”,皆是以静制动,意境深远。
更难得的是,那“无声”二字,不仅描绘了逆水行舟时,船夫奋力划桨,浪花被巧妙化解的娴熟技艺,更暗喻一种面对阻力、沉稳应对、波澜不惊的心境。
与上联的“尘不动”所蕴含的禅意,确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林潇看着谢籍那副得意洋洋的模样,心中虽也佩服他对得精妙,但嘴上却不肯服输。她轻哼一声:“哼,算你有点急智。再来。”
她目光再次扫过庭院,这次落在了庭院角落一株虬枝盘曲的老梅树上。此时并非梅花盛开时节,但那遒劲的枝干在月光下更显苍劲孤傲。
“老梅枝寒,月下独酌影成三。”
此联意境更显孤高清冷。老梅枝寒,点出环境之清寂;月下独酌,道出人物之孤寂;影成三,则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之典,将孤独感推向极致,却又带着一丝超然物外的洒脱。
这却比上一联更难。
谢籍闻言,目光扫过庭院梅树,最终收回落在了花厅内那盏散发着柔和光芒的青灯上。灯下,林夫人和小师叔谈笑风生,小炤立在洪浩肩头四处张望……
谢籍脑中灵光一闪,嘴角上扬:“青灯人暖,夜半闲谈语万千。”
“青灯人暖”对“老梅枝寒”,一暖一寒,意境截然相反却又巧妙呼应;“夜半闲谈”对“月下独酌”,一热闹一孤寂;“语万千”对“影成三”,数量对比鲜明,更显此刻花厅内温馨融洽的氛围。
此联一出,不仅对仗工整,意境更是与上联形成完美对比。一个孤寂清冷,一个温馨热闹。
瞧见谢籍得意洋洋的样子,林潇自然不肯认输。
此刻谢籍手端茶杯,意气风发,正欲喝上一口……
林潇也是灵光闪现,倏然开口:
“一杯香茶,解解解元之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