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看着还在执迷不悟的向晚晴,平静地说道:“到了今天,你还如此不清醒,什么有权有势,不过都是过眼烟云而已。是你自己陷入这种权势的旋涡而不可自拔。”
向晚晴慢慢站起来,死死盯着她,“你只不过是乡村野妇,凭什么你可以嫁进高门,我又不可以呢?”
她不想再看向晚晴一眼,因为向晚晴的嘴脸实在让她恶心。
她转过身,“本想着血脉相连,过来瞧你一眼,不曾想你竟然如此让人厌恶。请你记住,你今天的下场是你自食其果!”
说完,她径直走出了牢房。向晚晴看着她离去的背影,走到牢房的门前,双手紧紧地抓着牢房,眼里是无尽的恨意。
寒风刺骨,刑场的上空,却明朗无比。仿若一束光亮照在大地,驱走了黑夜。
身着囚服的宣王、萧政、宣王妃、崔修贤、腾政达、等人跪在刑场之上。
刽子手们手握着锃亮的大刀,笔直地站在他们身后。
文武百官们整齐地站在一旁,神色严肃地看着刑场上的囚犯。
江预、成王爷、林远站在第一排。为了除去恶魔,这一路,他们走得太艰辛。如今恶魔伏法,他们脸上是无尽的感慨。
成王爷看着崔修贤,心里无比难过,他在默默祈祷崔修贤下辈子投胎在一个好人家里。
刑场上的崔修贤也侧头盯着成王爷,脸上带着笑意。他仿佛在感谢成王爷这么多年给他的关爱。
向晚舟、楼藏月、清婉等人站在一群围观百姓的后面。
正襟危坐的肖隽,身着红色的官服,大声地说道:“时辰已到,立刻行刑。”说完,将手里的令签一扔。
令签落在地上,刽子手们开始举起手里的大刀,囚犯们的人头纷纷与身体分离。
狂风暴雨过后,大越朝廷归于宁静。
成王爷继续指挥京师护卫军保卫京城安全。苏卫依旧统领皇宫侍卫,加上对皇宫的保卫。
苏谨接过飞龙军的兵符和印信,重建一支战斗力强大的飞龙军。
而林远,过了除夕,就要前往西塞边境,统领那里的大越军队,负责守卫大越西部边境的安全。
皇上并没有立即立皇后,而是让贤妃负责管理后宫的事务,德嫔协助贤妃管理。
大越内部混乱已经平定,现在要集中精力解决外敌了!
皇上命令江预在来年春天仲春之际,领兵出征北疆,解除北疆王对大越北部边境的威胁。
跟着江预出征的还有甄图南。程修远因为腿疾,没有能与江预出征。
因为要为北疆战事做准备,江预暂时不再掌管翰林院。
群龙不能无首,谁来掌管翰林院,成了皇上头疼的事。
江预向皇上极力推荐顾理的父亲顾维来掌管翰林院,皇上听闻后,对顾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召见他进宫面圣。
当顾维踏入宫殿,见到皇上的那一刻,他的心中充满了敬畏和期待。
皇上与顾维谈论起治国理政和改革国家律法等重要事务,顾维展现出了卓越的见解和才华。
皇上对他的表现深感惊讶,不禁为自己竟然埋没了这样一位人才而感到自责。
经过一夜的深入交谈,皇上对顾维的才能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他意识到顾维不仅在翰林院的管理方面有着出色的能力,还对修订大越律法和教养皇子有着独到的见解。
因此,皇上毫不犹豫地命令顾维在掌管翰林院的同时,兼任修订大越律法和教养皇子的重任。
顾维听到这个决定后,心中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他终于有机会将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施展出来,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激动得热泪盈眶,感激涕零。
顾理看到父亲如此激动,也为父亲感到由衷的高兴。他知道这是父亲多年来的心愿,如今终于得以实现。
趁着这个机会,顾理父亲提出了一个请求。他表示明年仲春之时,希望能够跟随江预一同前往北疆的战场,保家卫国,建功立业。
顾维看着儿子,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认为顾理年轻有为,有这样的志向实属难得。看着儿子充满热血和激情的样子,心中也觉得儿子确实需要到战场上历练一番。
他毫不犹豫地表示同意,认为这对顾理的成长和发展将大有裨益。
然而,顾夫人却对这个决定有些担忧。她只有顾理这么一个孩子,自然不希望他去冒险。
她担心战场上的危险会给顾理带来伤害,甚至失去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