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还是我来和面吧,您负责看孩子。”
巧儿倒不是不敢劳动自己公爹做事,而是有些不敢管自家的小叔子,这大冷天的,家里又不是没吃的,屋檐下的冰凌他二宝都敢砸下来放进嘴里啃,也不怕生病。
关键是公爹和小妈都不管,也不让自己管,还美其名曰让他接受教训,等肚子疼了,下次他就不会这么干了。
李家的教育方式就是这样,放养,纯粹的放养。等犯过错之后再来和他讲道理,要是记不住自己的错,下次再犯,那就得用自己的零花钱为自己的错误买单了。
对于这样的教育方式,刘巧儿很不解,学生不听老师的,难道真的对么?还专门问过他的无忌哥哥。
无忌哥哥告诉他,真正的知识是书本里没有的。
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教科书,都只会告诉人做顺从人的道理,而那些可有可无的知识,只不过是在开启人的智慧,筛选聪明的头脑,为上位者服务而已。
学校的教育方式确实是让大家长得一般齐整,而不是真正的因材施教。
再者,老师讲的就一定是对的?要是真理,那不是亘古不变的道理么?就像是山海经里说的一样,这个地球在古人眼里似乎没有秘密,地形地貌放到现在都能对得上,难道古代真有超出人类认知的事情么?
包饺子还是得看北方人的,张无忌除了能吃之外,唯一的功用就是剁馅了,深海对虾在他的手下被剁成了肉泥。就这,还被李旭东给教育了。
“你是真的有劲呐!难道你就不知道把虾拍烂,再随便一捣么?生活中和工作中一样,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动脑筋,不然费力不讨好说的就是你。”
李旭东倒不是真嫌弃张无忌,而是要剁的馅实在太多了。到了李旭东这个层次,送什么贵重的东西去别人家拜年都不合适,还不如简简单单的送点吃食。
送礼华夏的传统,在任何时候都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华夏是人情社会,每个人的人脉开拓维持,如何走的更近,双方建立更强的粘接,有时候送礼就成了关系到位的转折点了。
送礼就是送人性,送礼就是要送到心坎上,送礼的讲究透露出你个人的格局,眼光和见识,以及对收礼人的爱好,兴趣,品味,档次,价值的把握,合时,合适,又让收礼人能够在心里释放对你的粘接,这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送礼永远是回报最高的投资。
送礼永远是先舍,后得。不要等到对方给了你想要的,你再送礼。
明白这一点,你才算是会送礼。
“爹,您打算给哪位爷爷送礼啊,不会就送点饺子吧?”张无忌平时送礼,都是烟和酒。
“给老领导送点饺子,足够了。”到了李旭东这种层次,接受他礼物的层次一定不会比他低,家里该有的什么都有,送什么不如送心意。
“您就送一份礼,咋还要包这么多饺子啊?”
“老子的领导多了,怎么可能就送一份礼。那些老领导虽然不在台上,看着是失势了,但他们背后的能量还是很大的,而且你应该听说过死灰复燃的故事吧。”
“爹,您是说将来可能会有反复?”
“穷则思变,咱们国家现在都穷成这样了,再不想点办法进行变革,咱就剩一张嘴咯。无忌,你觉得当初的三自一包和现在的自留地,哪个政策更好?”李旭东感叹着问道。
“三自一包”即保留自留地、自由市场,实行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干部为克服人民公社平均主义、瞎指挥等弊端,1961年前后在许多地方试行这一制度,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迅速发挥,严重经济困难迅速被克服,因而得到中央和地方不少领导人的重视和肯定。但这一做法被指斥为刮“单干风”,后来又被诬指为“走资本主义道路”。
“爹,自留地和自由市场肯定要有,但是着自负盈亏和包产到户可能不太适合。咱们现在市场还没放开,如果受到国外商品的冲击,那些国有企业都会垮掉的。包产到户嘛,可行是可行,但是没必要。咱们这么些年都是集体劳动,只要分配得好,集体致富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张无忌在农村的生活很惬意,没什么人敢给他穿小鞋,给他分配的活计都是比较轻松的,他也没机会体会到喝水都塞牙的苦痛。
“是的,现在关键问题是企业,企业需要技改,技术升级就需要引进国外的机器设备。而人性是最经不起考验的,拿着国家的钱去采购国外的机器,随便收受点回扣,就是人一辈子也挣不到的金钱,财帛动人心呐!花高价采购了低价值的机器回来,受损的是国家,肥的是个人。”
“爹,这事儿不算难,想要杜绝,就采取咱们家的方法,进行招标呗。”张无忌说道。
“企业想要搞好,只提升机器设备,那还远远不够,相关的技术人员、合格的工人,还必须结合大学进行新产品的开发。现在内地的大学是个什么样子,你是不知道,那些真正的大才还在牛棚里改造呢。他们十年没摸过书本了,别说科技最前沿,就是你,我估计都不亚于那些大学教授的水平。”
李旭东摇了摇头,哪怕在后世,国内企业和大学的合作都不太好,想要彻底改变目前的现状,关键还是国家要提供相应的政策,不说要重理科、轻文科,至少要务实,少来些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