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香港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度落地,货币市场趋于稳定,股市、楼市也逐步回升。
李老板、包船王等港资领袖纷纷看清前景,加速圈地布局。
部分英资企业也回过神来,重启在港投资。
只可惜比起涂志明,他们终究慢了一步。
香港的核心优质资产,早已被他悄然收拢大半。
四大洋行中,涂志明已是其中一家的第一大股东,其余三家也稳居第二。
一线地产公司中,几乎家家都有他的持股。
银行业中,他握有相当的话语权;
民生产业领域,他更是举足轻重。
而比起这些显性的商业布局,更关键的是涂志明与港府之间达成的那项“资金自由进出”协议。
这一特殊待遇,无形中使他成为香港经济生态中一个超然的存在。
毕竟,谁也不敢轻易招惹一个坐拥两百亿美元、资金可自由流动的资本巨头。
他的资金无论是涌入还是撤离,都足以掀起一场金融海啸。
至此,涂志明已成功筑起他的“第二窟”。
棋至中局,他却已占尽先手。
…………
“帕威尔先生,五十万美金是我们最大的诚意。
您和索尼公司之间的纠纷,必然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日本人向来不喜欢认错和反思,哪怕您是无可争议的正义的一方,哪怕事实就摆在眼前,但为了利益为了面子,他们也不会承认错误的。
还有一点,就是电子产品更新迭代极快,试想一下,如果官司打个几年。
随身听成了过时的产品,那时候您和索尼公司的官司还有意义吗?
中国有句老话,瞧在眼里的是别人的,抓到手里的才是自己的。
我希望您的人生不要都浪费在打官司上,您是发明家,应该把时间用在您擅长和爱好的领域。”
涂志明一番话说完,聘来的翻译啰啰啰就是一通翻译。
一脸沧桑的老外神色动容,端起咖啡滋溜滋溜一口干了。
接着啰啰啰就是一通长篇大论。
估计有二十分钟,才停止了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