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重新焕发青春活力的地方用一个三字词怎么表达 > 第233章 吐槽(第2页)

第233章 吐槽(第2页)

不管是从什么角度分析,文建凡拍的那部《卫国军魂》都算是难得的佳作,这是毋容置疑的,战前、战斗、战后的刻画和描写无不贴近生活,只是生不逢时,一切源于领导的观念还没改变过来,政治不正确而被否定。

电影《上甘岭》,拍摄得很好,但那是说的上甘岭那场战斗么?还有和文建凡同时期拍摄的《铁甲008》,不管拍摄的怎么样,单就剧情来说,还算凑合,但在当过兵,上过战场的广大指战员眼里,简直是生搬硬凑,搞笑般的存在。

“建凡,干妈知道你的优秀,学校里的领导也知道你优秀,咱们虽然也算电影工作者,但都没什么发言权,你又是个在中宣部挂了号的,要是想拍戏,你就去外面拍。”常妈从不否认文建凡的优秀,反而十分欣赏,只是。。。。。。

“嗯,不拍了,在内地太多的主旋律,好像人人都生活在世外桃源似的,为了讴歌而去讴歌,真正的民间问题和矛盾被掩盖了,感觉就是照本宣歌,稍微尖锐一点的矛盾都不能拍摄,拍着也没什么意思,还是当老师好,轻松又自在。”文建凡吐槽道。

“啧啧,你的那些同学,他们好些都比你大,每天考虑的就是怎么能毕业,完成毕业作品,而你,已经超出他们太多太多。”常妈说着今年上半年发生的事。

“妈,我本来想着早点把博士论文写了,早点毕业的,后来想了想,还是觉得大点再写算了,二十岁不到就博士生毕业,别人会把我当怪物的。下半年我打算拍部电影,《风雨求学路》,想找个女同学当配角,您觉得谁比较合适?”文建凡拿出自己的电影剧本。

“在哪拍啊?”常妈没接剧本。

“英格兰吧,我有个助理,她就是这部电影的原型,我说的就是她的故事,挺励志的。”文建凡脑海里又出现了艾丽斯的轮廓。

“你的这帮同学有你,真的是他们的幸运。你知道么?前一阵和香江合拍电影,香江那边的工资和咱们内地的工资完全两个概念,大家心里都不平衡。”常妈也喜欢说关于电影的八卦新闻。

“呵呵,我听说了,那次我去豫省,特意到嵩山去了一趟,还去了周边的寺庙和道观看了看,那些个寺庙和道观都破败得不成样子了。后来我就写了个剧本,罗叔帮我发表的。这次应该是拍我写的那部《少林寺》,对吧?内地演员和香江演员同工不同酬,要是我去当主要演员,却拿着内地的薪资,比香江的配角还不如,对比如此强烈,好像咱们就是三等公民一样,我也不干呐。”文建凡撇了撇嘴,内行人说的都是行里的事,和外行讨论的问题不会在同一个频道上。

“你还会缺钱?”常妈笑眯眯的问道。

“妈,我不缺钱,但是这分配不公,该闹不得闹么?要是我这编剧用的是内地的名号写的,能拿多少钱的报酬?几百块钱就不错了。可老罗帮我签的是二十万外加整个票房的百分之五,拿到手里至少得五十万以上了。”文建凡随口就说出了其中的差别。

“香江比咱们发达,要是内地演员拍港戏都拿香江演员的片酬,那也是个祸患呐。今后谁还愿意在内地拍戏?这一山还比一山高呢,美丽国的薪资水平应该更高,难道大家都一窝蜂的跑到美丽国拍电影不成?”常妈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矛盾的根源。

“嘿嘿,您别问我,我不在乎钱,钱再多,又用得了多少?拍电影只是我的兴趣爱好,要想赚钱,拍什么电影啊,直接抢银行多块啊,真要图名图利,我就不会回来了。”

常妈看了看时间,起身问道:“中午想吃啥,妈给你做去。”

“妈,我还得去看看老校长他们,您就别劳神费力的了。我在四九城待不了几天,还得回老家看看,我打算明年把毕业论文写了,再拍两部电影,后年应该就能回来了,到时候我天天来蹭饭。”

文建凡连着跑了好几家老师家里,车轱辘话也说了一圈,总算把学校里该走的都走了一遍。接下来的行程就轻松多了,三位老哥哥关照有加,这是必须去的。

“朱老哥在家么?”两家现在是离得最近的,文建凡当然第一个去的他家。

“哟,稀客啊!我估摸着你早就应该回来了的,啥时候回来的啊?”朱家溍老先生笑着问道。

“昨儿下午回来的,去了趟老师们家里,然后就直奔您这儿了。您老身体瞅着还行呀?”

“快进来,屋里坐,我给你筛茶。”朱老哥哥忙不迭的去烧水。

“这人老咯,身体啥毛病都出来了,春天的时候,张老哥差点儿就没救回来。医院里现在虽然还救死扶伤,但好些药啊,没钱还不给开。要不是你的那些钱呐,张老哥可能就不在啦。”朱老哥不待文建凡说话,就聊起了张伯驹先生的病情。

为了国家捐出那么多世界级的文物,临老咯因为没钱看病,差点儿就死咯,谁能想得通?吧啦吧啦一堆话,意思很明显,这是有功之臣呐,国家不应该苛待。

“朱老哥,钱的事咱不谈,一会儿我就把保险柜里的钱取出来,谁家要是要用,就从您这里支取,别因为我不在四九城就耽误了病情。您看成吗?”

“别别别,放你那就挺好的,我去取也方便,你家老爷子也支持,没必要折腾,万一放我这里丢了,那不糟蹋了么。”朱老哥其实就是抱怨几句,没别的意思。

“要不,咱一会儿看看张老哥去?”文建凡给三位老哥哥准备的礼品都是一样的。

“这个点你也甭去,他应该在午休。看他这架势,估计能熬过了这个冬天就算不错了。想当年,他也是个风流倜傥的京城名少啊,可惜这一生也够坎坷的。”朱老哥向文建凡诉说着当年长老先生的风流韵事,还把他一辈子的成就浓缩在了几句话里。

“老哥哥,不瞒您说,我是没那肚量,我的就是我的,我不给你,你不能抢。我乐意给你,那是我觉得你人品好,我才和你亲近。”文建凡是在泛指,说的不仅仅是对人。

“知道么?各大博物馆都在清理库存,好些东西都便宜处理,我寻思着你也不差这点儿,就一股脑都给你收了,东西我都给你放在新宅子里了。不过这些东西良莠不济,有些书画虽说是当代名人所作,我看水平也就那样。”朱老哥说得很客观,意思就是有些画其实没资格售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