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重复的力量作文 > 第六章 克服障碍(第5页)

第六章 克服障碍(第5页)

7。心理“预演”

我们每个人在做一件事情的过程中——即便这件事是自己万分喜欢的,也会因不同程度的懈怠情绪而产生或一闪而过,或驻足于心的放弃念头,这时,应该怎么办呢?

当负面情绪出现之时,也就是我们原本的“重复之力”将要被打断的时刻,若重复无以为继,万事都没了成功的可能。而若我们掌握了克服这种负能量的方法呢?结果自然就大不一样了。

这种时候,我们应该学会使用“心灵的力量”。

何为心灵的力量?简单点说,即是我们的意志力、意念力、专注力,这是一种我们在内心勾勒图景的能力。更直白地形容,可以说成是“心想事成”。

当我们用尽全部心神去做一件事情时,是会调动一切力量来为结果的出现做准备的,这些力量,包括我们对于事件所达成的效果到底抱有多大的信心,外在坏境是否足以令我们促成此事,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对方法等。一旦我们把这些力量集合起来,聚焦于一点,那么最初所设定的目标,即会在这种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得以实现。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最简单的“自我安慰”开始。有研究表明,医生在给患病者开安慰剂,用以治疗某些并不严重的病症时,这些本无作用的药丸会产生比真实药物更强大的作用,究其原因,是患者本人相信了医生,更相信这种安慰剂会治疗自己的疾病。事实上,治疗者本是患者自己,绝非某种药丸。这更说明了心灵力量的强大。

由此,当我们打定主意去做某事时,也要让我们的“心灵”去相信我们决心要将此事完成,外在的一切困难都是为了磨砺心志,它们并不具备任何摧毁性的力量。能做到这一切的前提,自然也需要我们本身具有不凡的力量。

我们希望做成某事,要时刻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一定能做到”,同时,要勾勒出完成此事的具体图景,比如成事后的兴奋程度、场面,甚至要说的某些话。毕竟你自己都不相信能做成的话,那谁还会帮你做成呢?

具备了这样的心灵力量,把它当成习惯,当成身体的一部分,届时,设定目标之后,我们便会不自觉地施用促成事情朝着可控、可实现的方向发展的内在能量。

“我会越来越幸福”“我会越来越健康”“我的财富会越来越多”“我每天都很快乐”……这些内心想法存在于每个人的心灵角落,我们要做的,是把它们更具象化。你不妨把它们写在纸上,粘贴在显眼之处,随时可见,以一种“能量场”来包裹自己,无需多久,你必然会有惊奇的发现。

心理“预演”,其实是我们做事之前的心灵准备,具体到做某一事情时,需要的是我们依托于这种力量而产生的重复力,以及重复而得的专注力。我们必须打起精神,在设定的目标上一往无前,用这种力量去摆脱麻烦和苦恼,以为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更为关键的是,藉由不间断的重复形成的专注,能够开启一扇成功之门。

国外有一位学者,其从自己儿子的身上看到了专注所带来了巨大回馈。

这位学者的儿子名叫克里斯,他自10岁时就对电子游戏极为痴迷,当时他与很多同龄小伙伴一样,几乎每天都要花上几个小时玩“神秘岛”和“最后一战”。没过多长时间,这个有志气的小家伙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他要成为游戏程序设计师。

定下这个目标后,克里斯一如既往地在游戏上下功夫。等他上了高中时,在程序设计上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

14岁那年,克里斯开始研读量子物理学方面的书籍,当然,他的最爱仍然是互动游戏。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他对物理学和数学知识的丰富性,反倒帮他在设计和改良电子游戏上有了更多新鲜的想法和尝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克里斯把大学选在了加州州立理工大学波莫纳分校(CaliforniaStatePolytechnicUniversityinPomona)。

刚上大一时,克里斯便开始读高年级的课程——这是他的指导教授的安排,或许这位教授早就获悉了他的“天赋异禀”。后来,他的课程表上已经没有可修的课程了,而他却还有两个学期毕业。此时,克里斯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辍学。

从学校出来后,克里斯进入了一家小型电玩软件公司工作,借由这次机会,他才有幸参与到“史瑞克”(Shrek)、“使命招唤”(CallofDuty)等主力产品的设计中,有了最早的电玩设计经验。

克里斯24岁时,已经有了相当丰富的程序设计经验,远比同龄人“领先一步”,而自他10岁那年立志游戏设计师,他在设定的道路上已走过了14年。

2006年,属于克里斯独舞的时刻到来了,他成了设计“决战时刻Ⅲ”小组里的核心人物,当时年纪轻轻的他是以动作视界公司(Activision)资深设计师的身份加入的。这款游戏,最终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电玩类最佳音效奖。

毋庸置疑,克里斯的成功是无限的付出所得,若只从他的年岁和获取的成就来看,可能很多人都只得把他的成功归结于“天赋”。当然,10来岁的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突出的才能,是可以被称作“天赋”的,然而“伤仲永”的故事却又让人明白,天赋也是会随着时间消失的,倘若没有后天的勤奋、努力,天赋也便荡然无存。

10岁的克里斯锁定目标后,持续努力,按部就班,从未有变更过,这份难得的专注,让他最终实现了理想。

生活中的我们,或许少有克里斯那份禀赋,毕竟大多数人难以在10来岁的年纪便为自己设定某种目标。不过,20几岁的我们,甚至30岁、40岁,却再也不能因为是否具有“天赋”而为自己找失败的借口。

世间之事,并非获取名利才是成功,我们所设定的目标也许不够远大,却也是我们某一阶段的激情和心理动机促成的。当这时的我们打定了主意,需要的便是克里斯的那份专注力。

对很多人来说,重复去做一件事实在很难,因而缺乏禀赋的我们便更需要“心理预演”。美国辛辛那提联合之路(TheUnitedWayofCincinnati)曾经集体“发念”,在虚拟的网络上开设了一个“捐款温度计”,同时将一实体温度计悬挂在众人一眼皆见之处,捐款数量的增加,伴随着的是温度的提升。这种现实的“催促”,让参与策划的人总能鼓起干劲。最终,他们的捐款额达到了6000多万美元。

显然,那个实体“温度计”便是一种“心理预想”的具象体现,它督促着所有参与人专注于鼓励各界捐献,从不间断。

在克服重复力无法延续上,还有一个更具体的方法值得借鉴:把鼓舞自我信心的语言对着镜子大喊出来。这种外在的刺激,会让大脑处在一个“被动”状态下,让其听命于我们,帮助我们实现愿景。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