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云真以为我魔灵教是好招惹的不成。”
“他全家上下,都得死。”
听着单天罡的话,谢易风倒并不看好:“姜云那小子,虽实力只有二品真君境,但脑子灵光,并且在周国朝廷中的权力不小……”
“我奉劝你最好带着魔灵教的人,直接去北方发展便是,何必争着一口气呢。”
单天罡呵呵笑了起来:“谢老哥,你是正道之人,开口闭口谈放下恩怨我倒能够理解。”
“可我魔门中人,就是一个快意恩仇,谁招惹我,我就让谁全家死光光!”
……
回到京城后的几天时间内,姜云倒是清闲,东镇抚司的事情,有齐达盯着。
他主要精力便放在了新修建的五座三清道观上面,他亲自带着文辰,来到这几座道观指点一些细节。
亲自帮忙写挂在道观大殿内的黄幡。
以及将道门的《道德经》《冲虚真经》《南华真经》等书籍写出,印刷好后,赠给这些道馆之中。
文辰倒是很忙,这五座三清道观毕竟需要运营,招收了不少读书人来当做道士。
毕竟需要背诵经文,给来的香客传道,这项工作,也只有读书人能够担任。
当然,这并不算难,考取秀才功名的读书人,肯定是看不上这道士工作。
但是京城内的读书人,更多的是无法考取功名的读书人。
许多更是和姜云此前一样,仗着考取功名为借口,每天在家厮混。
最初招这些人时,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懒汉,也都不愿到这道观中,做所谓的道士。
只不过后来宣传时,把姜云拿了出来。
声称姜云此前也和他们一样,无法考取功名,结果就是因为信奉了三清之道,学习道法,没想到如今飞黄腾达。
当然,这些人被招来后,需要集中送到文辰所在的道观之中。
以姜云的话来说,那叫就业前培训。
最起码得理解道家的主要精神,能够背诵下这一本本厚厚的经书。
不过好在,这群书呆子,别的能力没有,背书的功夫倒是了得。
此时,文辰所在的三清观内,许多读书人纷纷坐在蒲团上,穿着道袍,看着手中的经书,默默背着。
一眼过去,足有上百名读书人。
姜云背着手,和文辰在旁查看。
文辰忍不住小声的问道:“师父,这些读书人背书倒是厉害,可大多数资质匮乏,没法修炼出法力,而且大多数心中都是冲着每个月的银子来的。”
姜云淡淡一笑,问道:“你最开始,不也是冲着银子来的吗?”
“天下佛寺如此之多,天下僧人,是有法力的居多,还是没法力的居多?”
“云雾方丈苦修佛法如此多年,当初成了一寺之长,也不过是八品境的修为。”
“想要将三清道法发扬光大,是不能挑剔的,海纳百川,总会有人才加入。”
听着姜云的话,文辰微微点头起来。
看着眼前上百人背诵道德经的场景,姜云心中也是百般滋味。
仿佛回到了前世时,和师兄们背诵经文时的日子。
“虽目前只有百人,但很快,三清观会越来越多。”
姜云心里也很清楚,事实上,朝廷明面上,依旧是对道观限制着的。
按理说,想要修建道观,是需要吏部道录司的官员批准审核,才能修建。
只不过,如今新修的这些道观,全都是京城内的达官贵人,或是位列朝堂的大臣出资修建。
三清道的背后,又是姜云这位东镇抚司镇抚使。
道录司的正印不过是区区正六品的官员,哪敢管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