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感官仪式完成“教师”与“自我”的身份切换*
---
###**建立支持性「情感生态圈」**
1。**职场树洞同盟**
与1-2位可信同事约定:
-每周四午休分享1件挫败事(不评判,只说“我懂”)
-互相代课半小时处理急务
2。**非教育圈挚友**
每月与不从事教育的朋友聚会,聊旅行电影美食。。。
*让大脑彻底脱离教育语境*
3。**写给未来的自己**
当遭遇极端焦虑时,写下:
>“亲爱的____老师:
>此刻你正为______而煎熬,
>但请记得去年此时你担心过的______,
>后来它______。
>你比想象中更强韧。
>——来自穿越时空的你自己”
---
###**终极坦然:接受教育的「不完美之美」**
-**承认有限性**:
“我无法照亮所有角落,但可确保经我之处的光足够温暖”
-**重新定义成功**:
把“让学生全考满分”转化为
“今天有3个学生敢于提问”
-**看见隐性成长**:
某学生依旧不及格,但开始按时交作业——
这同样是重要胜利
---
**真正的坦然不是云淡风轻,而是在风暴眼中依然能看见星光的能力。**那些焦虑的皱褶里,藏着你未曾发现的温柔力量——当你不再与情绪对抗,它们便化作滋养教育的溪流。
>此刻的你,是否愿意尝试今天的小实践?
>从「可控之事」表格中选一项立即行动
>或在课间体验一次「3分钟镇定术」
>期待听到你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