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萍拿起手机,给刘二彪发了个信息,说了寝室姐妹们的要求。
当大家以为李银萍睡着之后,她突然开口道:“明天中午我请你们吃饭。”
快睡了的人又开始话题,叽叽喳喳直到半夜。明天早上还有课,下午就没有了,后天就是端午节假,麻利的人已经买好了车票,准备出发回家了,时间有些仓促。
好在都是下午的车,女人嘛,总要留出充裕的时间来保证自己收拾。
吃饭的地方定在离火车站不远的地方,方便有的人吃了饭直接上车走,
同学的出行基本上还是坐火车的,在东北三省,铁路交通极为发达,放眼全国依旧名列前茅,尤其是辽宁,有着全国最密集的铁路交通网络,火车基本上能到每一个县。
这个地方是真真切切发达过,辉煌过的,只可惜时过境迁,这里再也不是那颗最耀眼的明珠了。
饭桌上的几个女人倒是没了寝室的那么吵,可能是有刘二彪这个陌生人在,说话都有分寸,期间有人陆陆续续的离开,最后只剩下刘二彪和李银萍。
她端午就不回家了,说自己找个了临时工,帮人卖氢气球的,一个气球五毛钱的报酬。
这确实是她找的工作,只是刘二彪一来,临时决定放弃了。
“走吧,就咱俩了,我们逛街去!”
刘二彪回到象牙山已经是三天之后了,陪着李银萍过完了端午,在假日的最后一天下午把她送到了学校,然后回了开原。
端午这个节日,说起来挺隆重的,其实也就那么回事。
端午的两大主题是龙舟和粽子,反正零八年的辽河上是没有龙舟赛的,估计整个辽宁都没有,北人不习水战,容易翻船。至于说到粽子,其实也就那么回事,对于农民来说也不是必需品,可有可无,看自己条件,他们更喜欢整上一点好酒好肉犒劳自己,然后给自己放上一天假,休息休息,如果遇上个勤劳的,可能照样还得下地干活,地里的庄稼活是不会过端午的。
象牙山的村民,聚在一起说着二闷子的事,他的后事是几个本家帮着操办的,二闷子姓王,就是王长贵那个王,说起来二闷子和长贵还是堂兄弟呢。
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那个周文的老丈人拿来了二十万,算是给二闷子的补偿。这是在二闷子下葬前谈好的价格。这事本身跟刘二彪没啥关系,也不是他谈的。
可过了两天,天黑的时候二闷子媳妇找上来,希望刘二彪能带着她把这个钱存了,二十万的巨款,她拿着有点害怕。
“二十万都存了?不留一点用的?”
“家里也没啥用钱的地方,都存了吧!”
“那行,明天早上我过来接你,我带你去存钱。”
二闷子媳妇连连道谢,看着她走出门去,刘二彪喊住她道:“要不我再帮你找个活干吧,地里庄稼可以少种一点,够吃就成,家里多少还是要用钱的,就是在咱这山上干活,一个月一千块钱,你要是愿意,一会儿去找陈艳楠,就说是我说的。”
“成,我听你的!谢谢你!”
几天之后,刘二彪碰到刘一水,刘一水正听着几人聊二闷子的事,聊什么的都有,更多的是感慨二闷子媳妇苦尽甘来,遭受了半辈子的欺负,最后换回来一大笔钱,这时刘一水突然问了一句:“我听说你带着二闷子媳妇把钱存信用社了?”
“是有这么一回事,你听谁说的?”
“二闷子媳妇说的呗,大家都知道。”
刘二彪点点头,表示了解。看来惦记这笔钱的人不是一个两个,指望着靠这点钱发财呢?
那刘一水呢?
也许他也打过这笔钱的主意,不过刘一水这人还算磊落,就算打这个主意,也只可能是借,附加了利息的那种,不会将之据为己有,刘一水的人品还是可以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