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他没有被惊扰,大力才侧过身,从自己随身携带的那个简洁的、没有任何多余装饰的帆布包里,摸索着拿出一个厚厚的硬皮笔记本。
笔记本的深蓝色封面已经有些磨损,边角微微卷起,透露出它被频繁翻阅的痕迹。
这不是普通的记事本,而是她最私密的情感堡垒——记录了她和孟屿之间每一次重大对话的复盘分析、无数生活琐碎的观察切片、她对他性格和过往的理性探寻、那些无法宣之于口的深切心疼,以及……她对他做出的每一个微小或重大的承诺。
她背靠着床头,将笔记本摊开在屈起的膝盖上。阳光正好落在泛着米黄色的纸张上,墨水的痕迹清晰可见。
指尖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珍惜,一页一页地翻过。
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那是她一贯的冷静、条理清晰,却又在字里行间藏匿着汹涌的情绪。
她看到一页上,清晰地记录着福利院老梧桐树下那个夜晚的时间和地点坐标,下面是《我愿意是急流》的诗句摘抄,旁边用红笔标注着几个小字:【誓言起点。他念诗时喉结的颤动频率高于日常平均值37%】。
冰冷的数字旁,却画着一个笨拙的、带着笑脸的小太阳。
翻过几页,是她对孟屿超忆症和童年创伤的详尽分析报告,逻辑严密,分点论述,甚至画出了可能的心理影响路径图。
但在报告的最后空白处,却用极小的字写着:【柜子。黑暗。他睡梦中偶尔的惊悸。心疼指数:无法量化。】
再往后,是她记录孟屿第一次给她煮红糖姜茶的过程,详细记录了水温偏差、姜丝粗细、糖分比例,甚至画了流程图。旁边却用另一种颜色的笔写着:【难喝。但心口暖得发烫。承诺:下次生理期要提前准备好材料。】后面打了个小小的勾,表示已完成。
还有一页,记录着他公司遭遇重大危机时,他连续熬了几个通宵后,疲惫地靠在她肩上睡着的样子。
旁边贴着打印出来的、他睡着的侧脸照片(她偷偷拍的),照片下只有一行字:【他需要一座不会倒塌的灯塔。我来当。】
一页页翻过,如同重新走过他们共同经历的每一个重要节点。
那些冷静的分析、精确的数据背后,是她对他深入骨髓的了解、无法言说的心疼,以及那份笨拙却无比坚定的守护承诺。
看着那些熟悉的文字和符号,看着自己曾经为探寻他内心世界所做的努力,再看着此刻身边这个终于被她的家全然接纳、卸下所有防备沉睡的男人……
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楚混合着巨大的幸福,猛地冲上鼻尖,视线瞬间变得模糊。
泪水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大颗大颗地滚落,滴在泛黄的纸页上,迅速洇开一小片深色的湿痕,正好落在她之前记录孟屿颈间伤疤分析的那行字旁边。
大力没有去擦。
她任由泪水无声地滑落,砸在承载着他们共同记忆的纸页上。
她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着喉咙里的哽咽,拿起夹在本子侧面的那支黑色水笔。
笔尖悬在最新一页的空白处,微微颤抖着。阳光透过泪水的折射,在纸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她闭上眼,深深吸了一口带着阳光、旧书、和他沉睡气息的空气。
然后,笔尖落下。不再是往日严谨的分析报告体,也不是条理清晰的承诺清单。
笔下的字迹,带着泪水的浸润和从未有过的、近乎虔诚的柔软:
**【日期】**
**【地点】诸葛家老宅**
**【关键词】家·归宿·圆满**
>
孟屿醉了。醉在二舅公的豪迈里,醉在外公那声“过关了”的肯定里,醉在家喧闹温暖的烟火气里。
>
看着他毫无防备地沉睡在我身边,手还无意识地搭着我,像迷路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归途。外婆温热的手掌覆上我的,说:“以后,这儿就是他的家。”
>
翻看这本记录了我们点滴的“证据”,那些探寻、分析、心疼、承诺……此刻都有了最圆满的落点。
>
**他不再是那个需要被分析、被小心翼翼对待的‘研究对象’。**
>
**他是孟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