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屿坐得更直了些,声音沉稳清晰,“主要是做文娱产业相关的区块链技术应用,还有一些人工智能方向的探索。公司叫‘宇宙魔方’,主要是搭建平台,帮助创作者保护版权以及二次开发,让他们的作品能有更透明、更公平的价值流转。”
他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避免过多专业术语。
“哦?版权保护?”外公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好。以前那些写书的、画画的,被坑的不少。现在有你们这样的年轻人来做,是好事。”
他没有追问技术细节,而是直接点出了其社会价值,这份眼光让孟屿心中暗凛。
“老家是哪里的?”
外公端起茶杯,又抿了一口。
“我是福利院长大的,外公。”
孟屿坦然回答,声音平静,没有任何闪躲:“从小在上海的阳光福利院。
院长妈妈和老师们就是我的家人。”他目光清澈,坦然迎向外公审视的目光。
这个答案显然有些出乎外公的意料。他那双深邃的眼睛在孟屿脸上停留了片刻,似乎在重新评估着什么。
片刻后,他缓缓放下茶杯,只说了三个字:“不容易。”
语气里带着一种沉甸甸的理解,没有同情,也没有轻视,只有对过往艰辛的洞悉和认可。
“现在和大力住一起?”外公的问题似乎跳跃了,但孟屿立刻明白他问的是什么。
“是的,外公。在市区一个叫爱情公寓的地方,和好朋友他们一起,大家都很照顾我们。”
孟屿回答得坦荡。
“嗯,年轻人,互相照应,挺好。”
外公点点头,语气依旧平淡,却似乎蕴含着什么。
就在这时,周围的“火力支援”也开始了。
三姨婆扶了扶她的银丝眼镜,镜片后的目光带着教师特有的审视,语气直接而务实:“小孟啊,听大力说,你那公司做得挺大?现在一个月能挣多少啊?够不够养家糊口?”
问题直白得让孟屿脸皮微热。
孟屿还没开口,坐在外婆身边、一直拉着大力手的王奶奶就嗔怪地拍了一下三姨婆的胳膊:“哎呀,她三姨!你这问的!人家孩子第一次来,哪有这么问的!”
她转过头,布满皱纹的脸上堆满了慈祥的笑容,问孟屿:“小孟啊,别理她!奶奶问你,会做饭不?我们家大力啊,聪明是聪明,那双手啊,搞研究行,下厨房可就不灵光喽!你要多担待啊!”
这问题看似家常,实则也是关心大力的生活。
倚在门框边的诸葛青也笑着插话,语气带着点艺术家的刁钻:“孟老板,你那‘宇宙魔方’听着挺玄乎。搞科技的是不是都特理性?那你说说,艺术这玩意儿,比如我现在搞的那个沉浸式光影雕塑,你觉得是形式大于内容,还是内容驱动形式?”
这问题直接把孟屿从柴米油盐拽进了形而上的艺术讨论。
甚至旁边一位看起来是叔伯辈的长者,也半开玩笑地问:“小孟啊,打算什么时候和大力要孩子啊?老爷子老太太可都盼着呢!”
这话一出,连旁边几位婶娘都笑了起来。
问题像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来,有关心物质的,有关心生活的,有考验思想的,还有催生的……五花八门,角度刁钻。
孟屿坐在八仙桌旁,感觉像参加了一场全方位无死角的答辩会。
他努力保持着镇定,额角却悄悄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面对三姨婆的“工资拷问”,他斟酌了一下,坦诚道:“三姨婆,公司效益还不错,具体的数字涉及股东信息不太方便说,但请您放心,我和大力生活得很好,也有足够的能力规划未来。而且……”
他看了一眼正被王奶奶拉着手、脸上带着无奈笑意的大力,补充道,“公司的财务现在主要是大力在监管,她很厉害。”
这个回答既表明了态度,又巧妙地抬了大力一手,还避开了具体数字的尴尬,让三姨婆推了推眼镜,没再追问。
面对王奶奶的“做饭问题”,他撒了一个谎:“王奶奶,说实话,我做饭水平也一般,就会点简单的。不过,大力喜欢吃的几样,比如番茄鸡蛋面、清蒸鱼,我还是能拿得出手的。以后一定多跟您学学!”
态度诚恳,还带着点小谦虚,引得王奶奶直乐。
面对诸葛青刁钻的艺术问题,孟屿知道不能硬答,坦然一笑:“小舅,您这问题可把我问住了。艺术和科技,我觉得就像两条河,有时候并行,有时候交汇。您的作品我没看过不敢妄评,但我觉得,能让观众产生共鸣和思考的,就是好作品。形式也好,内容也好,都是为这个服务的吧?”
避实就虚,承认不懂,但也表达了自己的理解,不算失分。
至于催生问题……孟屿的脸是真的有点红了,他下意识地看向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