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登记的官员会对每一个登记的考生,说一遍注意事宜。
可谓考虑周到,没有丝毫架子。
陈羽点了点头,弯腰从主簿身旁的官吏手中,接过号牌与纸张,行了一礼之后,慢慢退了出去。
不要看陈羽平日里的作风不着边幅,可真到了正事的时候,还是能拎的清。
他再有钱,也是民。
而对方只要穿上那身衣服,就是官。
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态度该放低些就放低些,毕竟今日的弯腰,是为了将来的腰杆挺的更直。
这二者并不矛盾。
回去酒馆的路上,陈羽将纸张上的内容已经读完了。
上面写的东西无非就是考规考纪,若是违反作弊,那么不好意思,吃牢饭去吧!
这个时代可不比后世,自隋朝以来,科举就是一个国家选拔人才的重中之重,半点马虎不得。
只不过随着明朝皇权的渐渐衰落,科举也渐渐形同虚设。
明末时期党争激烈,科举成为各派势力争夺权力的工具。天启年间,阉党魏忠贤把持朝政,公然操纵会试,任濬等正直之士因策论中“讥刺魏珰”被黜落,甚至被罚停考。
崇祯时期,虽清算阉党,但吏部卖官之风愈演愈烈,出现“七千求词林、五千求科、三千求道”的明码标价。可谓“眼睛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的闹剧。
陈羽感觉这张纸,除了一个考试时间比较重要之外,考规考纪对他来说完全不需要看。
自己低头安心做题,准没事。
陈羽将牌子与纸张放到袖口中,加快了赶往酒馆的步伐。
到了酒馆这条街,老远就看见三个人影杵在酒馆门口。
虽看上去比较模糊,可陈羽大老远就认出其中一道人影是谁。
老朱!
“陈兄弟,你今日可是迟了!”朱棣见到陈羽,当即迎了上去吐槽道。
陈羽摆了摆手说道:“老朱,我之前不是给你说过,朝廷若是公布恩科,我定会报名参加。”
“这不,今日为了恩科报名,特意起个大早,结果去了还是一长溜的人。”
朱棣笑着说道:
“那这么说你现在已经获得准考资格,这感情好啊,我先在这里提前预祝陈兄弟,金榜题名!”
他其实从锦衣卫那边,已经得到了陈羽恩科报名的消息。
但现在陈羽还没通过恩科步入朝廷,该做的戏还是要做好。
陈羽走近一瞧,当即打招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