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只是想想。
王羲之的真迹,这玩意不管是放在后世还是永乐时期,在地位不高的时候拿出来,那定然会给自己带来不小的麻烦。
陈羽开始将视线放在奏疏的正文上,看了一会之后,脸上的表情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期间,
陈羽几次都忍不住,看一眼奏疏上面的内容,然后抬起头来,瞅一眼李至刚。
奏疏的开头,李至刚讲述了一些上奏的原因,与上奏内容的前因后果。
内容:
臣某诚惶诚恐,稽首上言。
【臣久闻当朝恩科状元陈羽,身负经天纬地之智,擘画之策堪称独步。
遍览本届恩科诸生,鲜有人能望其项背。
此前,臣于大明人才储备一事上,遇有疑难阻滞,思虑七八日,终未得破解之法,正焦灼间,幸于今晨退值之际得遇陈羽。臣心念此子既负魁星之名,或有非常之能,遂生探究之意,欲验其才是否如坊间所传那般卓绝。
于是邀其共论其事,陈羽果然名不虚传,言谈间洞见迭出,转瞬便与臣商推出应对之策。】
【……】
大白话就是说,李至刚为了大明的人才储备,在正午休息时间不休息,反而主动找大明新科状元一同,商讨这件事情。
单单看了一个开头,就将陈羽与李至刚的形象,骤然之间,拔升了不知道几层楼的高度。
而现实中,陈羽跟李至刚在一同吃饱喝足,喝茶休息闲谈之时解决问题,则完全不一样。
可以说是一种另类的……美化。
又或者是一种下司回报工作时的,小技巧。
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
陈羽一个新人,入仕第一天,在中午人人都休息的时间,反而废寝忘食的工作。
瞬间,
陈羽的形象就高大了,品格得到了升华。
老板喜欢什么样的员工?
下班时间依旧不忘工作的员工!
李至刚相信,若是永乐帝看见了之后,心中对于陈羽这位新人的好感,将会大大提升。
这就是陈羽入仕以来,对永乐帝的第一印象。
他当然懂得其中的重要性。
但有一点李至刚不知道的是,陈羽的形象在朱棣脑海当中,早就根深蒂固了。
所以,
看着奏疏上面,将自己跟李至刚美好的就像是说谎一样,陈羽才哭笑不得的看了李至刚几眼。
好家伙,
陈羽也混过职场,但时间不长。
可像李至刚这手能在影响不大的情况下,为自己将好处最大化的做法,陈羽自认若是自己书写,写不到这种程度。
陈羽相信,李至刚这种事情绝对没少干。
正所谓熟能生巧。
像李至刚这种能够坐上礼部尚书位置的老油条,自然感悟出了一套,独属于在朝文官写奏疏的心得。
就像是在职场中拍马屁一样。
这种回报工作的美化能力,也是一个不起眼,但却很重要的必备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