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会皇宫门等待的这段时间里,周遭本来就没有什么人,原本的小团体也是在小声交谈。
可突然陈羽那一堆,发出了阵阵大笑。
顿时将所有人都目光吸引过去。
这般瞩目下,李志刚与宋礼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该怎么笑就怎么笑,丝毫没有受到旁人的影响。
这就是两位正二品官员的底气。
我知道自己笑声大,但你们要注意小声说话。
等到李志刚与宋礼笑声停下来之后,李志刚拍了拍陈羽的肩膀,认同的说道:
“陈兄弟,你这话说的深刻!”
“当官的同时,还能兼顾其自身兴趣爱好!不过这些话,你平日里在私下里说说即可。见到陛下,可一定是当官大于兴趣爱好,否则你今后就只能在京师摆地摊了!”
话落,三人又是一阵哄笑。
顿时他们三人的聊天环境,充满了欢乐、轻松。
李志刚像是突然想到了什么,止住笑意,对着陈羽说道:
“陈兄弟,不瞒你说,之前在私下里,我经常与宋礼交流书法,而你小小年纪就能在书法上有着如此造诣,要我看,要不然我们成立一个书法会,类似于朝中那些年轻人组织的诗会一般。”
“人家诗会品诗、做诗,我们书法会也可以赏字、交流书法,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对于我们这种喜爱书法之人的乐趣。”
宋礼听后眼睛一亮,一拍巴掌,赞同道:
“这个主意好!”
“到时候,我们可以再加些参加诗会年轻人的元素,比如在教坊司当中,一遍欣赏乐曲熏陶的同时,一遍也可以作诗一首,并用书法将其写下来。”
“如此一来,无论在逼格、还是气势,都要压那诗会一头。”
“若是发展顺利,说不定说能开创出来一个长久,甚至延续百年的活动!”
其实书法会早就有了先例,只不过只停留在民间,而不是官方。
古代文人对书法的热爱与推崇不亚于诗歌,在此基础上自然衍生出多种形式的书法会。
这类活动不仅是书法创作与交流的平台,更承载着文人雅集、文化传承的功能。
其中最着名的代表,便是直接推动书法史发展的兰亭雅集,此举堪称书法会的标杆。
东晋时期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41位文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雅集。
众人沿曲水而坐,曲水流觞,将酒杯放入溪流,酒杯停在谁面前,谁便饮酒、赋诗,最后将诗作结集为《兰亭集》。
最后再由王羲之展示书法,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技法,诞生了天下第一行书。
陈羽听后也感觉这个书法会可行。
既能在教坊司欣赏勾栏听取的艺术,又能通过自身才华,展示自己的文人风骨,最后再由书法留痕。
“小弟支持两位老哥,这个组织若成立,那小弟定然第一个报名参加!”
陈羽想要参加的原因很简单,他可不相信几个大佬一起私下里聚聚,话题只停留在书法探讨上。
就比如这次的功绩,就是跟着李志刚一起,私下里相聚延伸出来。
而又多了一个级别上,不亚于礼部尚书的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