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竞株的思维没有过多约束,虽然现在第一步目标,不是研发新战机,不过该有的重要思考点儿,不影响她先一步做好记录,雷达的研发,从根本上,就要开始注意。
重量要轻,功能要强,所在空间不能太大。
要考虑六爷的自重、载重,还要为日后挂载空空蘑菇留余地,最关键的是,还要考虑六爷的机头限制。
作为一脉相承米15的设计,六爷同样采用的也是头部进气的设计,比较有局限性,这是五爷、六爷,包括还没正式服役的J7,都在面对的问题。
机头激波锥进气口,注定装不了大雷达,改变这个现状,就要求要把进气口摆到两侧,将机头空间让出来,在无法大幅度改变的基础上,这个时候五爷、六爷,很多改进型号,都没有得到太大的功能提升,达到全天候超视距作战的预期!
国内目前五爷、特别是目前正在尽全力装备的六爷,都决定着,对要安排上机的雷达特殊设计的要求,不然,胡乱的填塞,等同于给这些英雄们,增加负担!
战机飞悬于万米高空,任何一点儿的异常,要付出的就是机毁人亡重大顺势代价,飞机珍贵,飞行员的安全更加的珍贵!
培养一个飞行员所付出的代价,远超乎常人的想象力!
了解飞行员培养成本的人都听过一句话,那就是“战斗机飞行员是用黄金堆出来的!
每一个合格的飞行员,起码要数百小时的飞行时间累积,光油钱绝对都是论万万来计,更别说,更有战机的造价!
飞行员都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
最关键的,就是生命,根本不能用钱来衡量的!
必须是万无一失的研发设计,才能安排上机。
这是姜竞株的谨慎,也是从前世入校,一直贯彻学习铭记的准则。
在对于上机雷达的选择上,有源相控阵雷达并不是唯一选择。
多普勒脉冲雷达?
多普勒雷达,又名脉冲多普勒雷达,是一种利用多普勒效应来探测运动目标的位置和相对运动速度的雷达。
简而言之,就是在接收短信号的处理上,对于回拨的波长进行测量,雷达波在遇到移动的目标,接近时接收到的雷达波变短,反之变长,这就是多普勒效应!
通过检测接受薄荷发射波长的差,以及飞机本身的速度,可以计算出目标的速度、飞行姿态,可以区分静止目标和运动目标,将目标从地面背景杂波中分辨出来!
但是纵横对比后,姜竞株还是选择如今研发更熟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无他,日后相控阵雷达是主流雷达体制,特指有源。
有源相控阵雷达通过分布式发射和接收模块,可靠性高,损耗低,抗干扰能力强!
日后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对抗是隐晦较量的最直接方式,抗干扰能力,必须是从最初就要极度重视的问题,甚至是对抗中反制!
雷达要考虑占空间,通讯设备一样要考虑空间重量问题,不给六爷现有基础设计增加负担,这是必须要注意的重点中的重点。
顿了下手,姜竞株以手支颐,旋转了下书写笔,一个技术理念闪电迸发在她的心间!
雷达通讯一体化!
雷达通讯一体化在如今是否有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