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穿成哥儿下一秒全本免费阅读 > 第63章 乞丐(第1页)

第63章 乞丐(第1页)

西梧府暴雨的时候,宋亭舟还没走出岭南地界,他带着众多手下,刚与承宣布政使等人汇合。

陶八抬头看了眼乌云密布的天空,“大人,我们该找个地方安顿下来,天色仿佛不是太好。”

岭南多雨,大家已经很习惯气候无常了,并无意外之色。一群岭南最高级的官员们终于在大雨来临前找到个小镇,意外的是镇上的客栈生意竟然还不错。

“咱们这是新开的客栈,这两年往这头跑商的多,镇上一家客栈接待不过来,镇上便新开了两家。”掌柜的笑呵呵的说。

生意兴隆,谁不高兴?

他们一行人人数太多,镇上的三个个客栈都没有空余出太多房间,只能将部分下属安排到客栈里,承宣布政使带几个下属住到驿站去。

“景行啊,你不和我们同去驿站?”承宣布政使对宋亭舟印象极好,当然也有可能是看出宋亭舟的本事和潜力,想提前打好关系。

不论是哪种,这位布政使同宋亭舟相处的时候都很客气。

宋亭舟并未因为政绩良好而在上司面前恃才傲物,而是规规矩矩的解释道:“大人,下官的夫郎在这里也开了家驿站,下官将西梧府的几个知县带去,还能避免这里拥挤。”

承宣布政使恍然大悟,“是那个石见驿站吧?本官也曾听过,既如此你便过去,明早再启程同行。”

朝觐按理说是要地方上正职官员,即布政司、按察司、知府、知州、知县,每三年赴京汇报政绩、接受考核。

至于副职官员,如同知、通判、县丞等,他们都无需参加。地方上的武官也不参与文官的朝觐制度。

但岭南情况特殊,之前一群老年知县就算了,朝觐一次能要了老命,身体也不允许。再就是岭南地方偏远,政绩不佳,有时候六年一次,九年一次都不必赴京参加朝觐,毕竟也没有什么可汇报给朝廷的。

直到宋亭舟任了知县才改变了这一现状,六年两次朝觐,承宣布政司都接到了礼部派发的公文。

可岭南的知府们也不是谁都要去的,比如出了名的钦州和雷州府,两地知府便被承宣布政使勒令不许离开任地。

这些便不是宋亭舟能操心的了,他本来就不想去,又赶上天气不好,心情更是不佳,一张冷酷的俊脸上都似附上了一层冰霜。

石见驿站建在镇子中心,孟晚的意思是,若是县城府城之类,驿站建在离城门近的地方比较方便运输货物。而然小镇子本就容易被劫匪光顾,还是在城镇中心更加安全。

“大人,我去敲门。”那拓身高腿长,和宋亭舟汇报了一声就下马叫门。毕竟他是孟晚的人,常年在外运货,石见驿站的工人很多都是流动状态,很多都见过那拓。

有那拓开路,一行人顺利进入驿站。石见驿站虽然不像朝廷开的官方驿站一样专门传递信件与公文,还能接待朝廷命官,但也有孟晚自留待客的住处。

宋亭舟带着手底下三位知县和几个手下简单住下,几乎在刚放下行李的瞬间,外面本来淅淅沥沥的小雨便转变成瓢泼大雨。

雪生提了一桶温水回来给宋亭舟,到屋子里之后,里头起码掺了半桶的雨水。

雨越下越大,天边又雷声滚滚,与宋亭舟同屋的那拓用瑶语说了句,“明早千万不能下了,不然船都坐不上。”

宋亭舟洗漱后正坐在桌边写信,闻言将视线移向窗户。

木制的窗框被风吹的当当作响,如果不是因为石见驿站是新建的,宋亭舟都怀疑它会被吹倒。

将手中的信纸妥善装入信封中,让雪生送到驿站管事手里,明日随着货物一同送往西梧府方向。

屋子只摆了一盆炭火,湿冷的风仿佛无处不在,最令人烦心的还是外面不见停歇的暴雨。

这场雨实在太大了,从入夜就没断过,从深沉的夜晚到第二天清晨,雨声依旧执拗地敲打着窗沿,像是要把这漫长的夜无限拉长。

“大人,布政使大人派人过来,说是要冒雨上路,不然之后再下雨路上更不好走。”陶十一穿了身蓑衣从前院跑过来,浑身上下被浇了个全湿,靴子里灌得全是雨水。

宋亭舟抬眼看着天上灰暗无光的天色,应了一句,“嗯,那就听从布政使大人的安排吧。”

陶十一他们让驿站的人帮忙在外面铺子买了几布袋的烧饼,他们的行李中还有藕粉和罐头,稍作休整,一群人又匆忙上路。

但之后路上行进缓慢不说,雨势也丝毫不减,好在石见驿站的水泥路一路铺到这边,才能让他们能顺利前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