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舟系统,张启明可是没少费脑细胞。
在过去的一两年里,只要他稍有空闲,便会为这款系统的做战略规划。
张启明的书房里,有他平日里为各公司业务做的战略规划书。
关于操作系统的战略分析报告更是堆积如山。
在众多产品中,能够与方舟系统相提并论的,唯有无线数字通讯。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仅仅依靠技术优势是远远不够。
在商业世界里,经营策略的运用同样至关重要。
有时候,即使产品本身稍逊一筹,但只要经营策略得当,也完全有可能实现“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方舟系统和微软的
windows
系统,都属于开放式操作系统。
这种类型的操作系统具有天然的垄断性,因为用户一旦选择了其中一种,就很难再轻易转向其他系统。
在市场竞争中,往往是“一山不容二虎”。
张启明到未来微软的强大,也因此对这个方舟系统的最大竞争对手,深入研究最多。
尽管从市值上来说,微软相对于张启明旗下的企业来说,只能算是一家中小型公司。
但是,比尔的背景,和微软天生背靠米国优势,使得没有人敢轻视这家公司。
80
年代,全球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种类繁多,是百家争鸣时代。
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微软公司却能脱颖而出,最终主导全球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这绝不可能仅仅依靠比尔的背景就能实现的。
全球拥有背景的公司数不胜数,但最终能够成为绝对龙头的,还是要看经营者自身的能力。
微软之所以能够崛起,除了其背景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背后众多的硬件厂商。
在早期,微软通过与
ibm
公司的合作实现了崛起。
当时,微软为
ibm
的首台个人电脑提供了操作系统
ms-dos。
尽管微软当时并没有自主研发操作系统,而是通过收购西雅图计算机公司的
qdos
并进行二次开发,以仅仅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