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多便宜,要是真低价,他也不是不可以买下来。
自家是不缺鱼吃,但大鱼还是缺,而且他刚想到,春天的鱼不好吃,但鱼籽也是好东西。
把鱼籽和鱼杂混合在一起炖,一道火味的鱼杂火锅就出炉了。
回去后还要请人再挖一个小鱼塘,便宜买回去正好当道下饭菜。
有要人,摊主又不乐意低价买了,嘴里说着便宜,开的价却不低。
赵林转身就走,这是把他当冤大头。
真心卖就说一个底价,不真心卖,他也不是非要买这鱼不可。
摊主急了,他只试探提高价,哪有人这样买东西,不还价直接走。
赶紧拉住赵林,问他乐意出什么价。
到这个时候,摊主还不愿意主动降价,想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讨价还价就是一个心理博弈过程,赵林是可买可不买,又不担心出低价摊主会打人,自然是往死里压价。
摊主想赚钱,一听赵林出的价就苦着脸说不行。
他可以少赚一点,绝对不能亏本,这是底线。
经过俩人一步步试探,总算有一个俩人都能接受的价格。
摊主一边收钱一边摇头,下次再也不做这亏本生意。
这批鱼去年就该卖,结果拖来拖去差点砸手里。
或许赵林帮摊主解决一个大麻烦,高兴之作,摊主还送了几株茭白,只有根,还没发苗,一堆泥裹着也不知道死活。
赵林心中一动,赶紧问摊主还有没有其他好东西,比如菱角之类的,他都可以种。
摊主还真有,只是在家里,没有带出来。
想要,得跟着他回家去拿,他不收钱。
这东西也不值钱,看在刚完成一笔大交易的份上,可以免费送。
“在哪?远不远?”
怎么可能远,能把鱼运到县城卖的人都是住附近的村民,远了鱼死在路上多不划算。
他家离县城最多半个时辰,走得快说不定还不要。
沅县远处的渔民都是把鱼卖给鱼贩子,可没人会费力跑到县城卖,要交税不说,还不能保证赚钱。
卖给鱼贩子省心省事,不过是少赚点。
赵林点头表示理解,任何年代都有中间商赚差价,没有这些大商人,别想买到外地的物资。
不过半个时辰的路,确实不远,去一趟不耽误事。
不过摊主的鱼还没卖完,要等一等。
赵林也想着给早上卖鱼面的摊主送份小礼物,看对方年龄家里肯定有孩子,他决定买一包糖当礼物。
这次他可不给摊主拒绝的机会,扔下糖就跑。
摊主还要做生意,又不知道赵林住哪,只能无奈地看着他的背影叹气,真是一个大好人。
他不过是说几句话,就白得一包糖,今天家里的臭小子要高兴了。
赵林办完事回到集市,摊主这边也收摊了。
鱼没有卖完,剩下一些卖不出去的,拿回家自己吃,吃不完的晒成咸鱼干,总要想办法吃掉,扔是不可能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