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跑到王家时,王耀文正好在家,见他急匆匆上门,还以为是发生什么大事。
等弄清楚事情原委,王耀学倒是不在意,也让赵林放心,这种事常有,他们早就防着。
衙门的人也不傻,不可能是个人说是谁家的亲戚就信,肯定会求证。
李大哥一没他们家的名贴,二又不姓王,衙役那边只要聪明都知道怎么处理。
赵林看王耀文说这话时没半点勉强,就知道他不是为了安慰自已而说假话。
没事就好,只是到底传出去也不好听,李大哥对外可是自称是他表哥,哪怕王耀文不怪罪,他该上门赔罪的过程也不能少。
说完李大哥的事,赵林才想来还没提找夫子的事,村长要是知道他能把正事忘记,肯定要把他训一顿。
王耀学对大丰村建学堂是十分支持,以后平安也不用跑远上学,走两步就到学堂也能少吃一点苦。
虽说读书要苦其心志,但他只对自已狠,别说平安,就是对王耀辉都狠不下心。
请夫子的事好办,下次遇到文会,他和大家说一说,看谁有意在乡下教书。
他也觉得村长找个年纪大点的夫子好,这样的夫子一般不会再想着赶考,反倒会把全部心思放在学生身上。
另外还有一点好处就是夫子年纪大,脾气相对也会好一点,对学生也不会太严厉。
其他人他管不着,但是想到平安以后也要在夫子手上上学,他就不希望夫子太凶。
赵林没想到王耀文还能考虑到夫子的性格,他都没往这上面想。
听王耀文一说,他也担心自已以后是慈父,决定等平安大一点,还是让王耀学给找个好学院上学。
孩子还是不能太溺爱,该吃的苦必须吃。
小时候不吃学习苦,以后就要吃生活的苦。
他宁愿平安小时候苦一点,也不想他以后吃生活的苦,可惜他小时候也没人给他讲这个道理。
从王家回来,把夫子的事给村长回了个话,不出意外又得到他的夸奖。
赵林都听麻木了,他发现村长夸人就是想让人白干活,谁被他夸都要小心一点。
村长瞪了赵林一眼,当他喜欢夸人,还不是没办法。
村里穷,没有钱,想让大家干活,不多夸夸怎么行。
他也是有原则的人,不是遇到谁都夸,像蔡长生那样的人,他就不会夸。
还有王六婆也是,干活倒是不错,但是一张嘴太能说了,村里的大事小事都是她传出去。
弄得他现在去镇上开会,经常会有人拦着他闲聊,不是打听村里有什么赚钱的门路,就是想谈亲事。
他是村长,又不是媒人,谈婚论嫁找他有什么用。
他是管着村里的大事小事,但也不能让他连村民的婚事都管。
提到婚事,赵林又想到苗家想结亲的事,担心苗家会弄小动作,他想想还是给村长提了个醒。
村长十分不喜欢苗家的家风,听到苗家想再结亲就皱眉头:“这事你不用,我会和族里说说,村里其他人我不管不了,但是我赵家儿孙还是不要和苗家结亲为妙。”
有一个赵二秀嫁过去已经行了,再娶一个苗家女回来,毁的是赵家儿孙,他可不答应。
赵林说完就放下这件事,说到底苗家再想嫁女也不会把主意打到自已头上,他完全不用操心。
跑了大半天,他也跑累了,该回家休息一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