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关羽几人走进书房各自落座,唯有关兴识趣的站在大帐中间等待询问。
刘备也不啰嗦,将傅士仁带回的竹筒扔给关兴直接问道:“这米跟你们后世的占城稻有何不同?”
关兴摇头道:“不知道,我没见过占城稻不知道具体长啥样,但这米比我们日常食用的米小了许多,颜色也不如我们的米白净,不过也正常,后世的米是经过近千年改良杂交进化来的,比大汉的米肯定是要好上不少的。”
刘备蹙眉道:“改良杂交又是什么,稻谷还能进化呢?”
关兴说道:“粮食肯定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进化的,就拿咱们吃的小米来说吧,最早的小米其实就是路边常见的狗尾巴草,狗尾巴草经过无数代的培育进化才逐渐长成巴掌长的谷穗,这个说法虽没得到验证,但也证明了谷物进化的重要性。”
“稻谷也是一样,现在的占城稻肯定没咱们先前说的那么牛掰,但若在大汉精心培育数代,甚至跟咱们本土稻米杂交的话,有朝一日肯定能成长为无可替代的国之重器。”
刘备问道:“怎么杂交?”
关兴摊手道:“这您可别问我,我可没有培育杂交水稻的本领,大汉也没这方面的仪器,百年之内您甭惦记了。”
刘备听的直翻白眼,思忖后问道:“后世已经有成熟的占城稻了还要培育什么杂交水稻,杂交水稻又是什么玩意,亩产如何?”
关兴歪着脑袋陷入回忆,悠悠说道:“杂交水稻是后世一位袁姓神农培养的,起初是因为人太多饭不够吃,培育杂交水稻只是单纯的想增加点亩产,但上手之后发现了新世界,杂交水稻不断进化,亩产不断提高,从最初的亩产只有八百到一千二百斤……”
“什么?”刘关张诸葛四人不等说完便惊的同时起身,指着关兴问道:“你说多少,八百到一千二百斤,还特么只有?”
亩产千斤左右,这是什么逆天产量?
要知道大汉的水稻亩产最高只有一百五十斤左右,最好的土地也收不到二百斤,且大汉的斤跟后世的斤有差异,换算成后世的计量单位估计连一百斤都没有。
结果你告诉我后世水稻亩产千斤,比大汉翻了六七倍不说还远没到极限?
怪不得你小子说自己吃馒头吃一个扔一个呢,换我我也扔。
见关兴不说话,刘备无奈坐下叹道:“你刚说这是杂交水稻最初的亩产,那后来呢,最高是多少?”
关兴思忖道:“我想想啊,袁老去世的时候,杂交水稻亩产的最高纪录好像是2769。8斤,没错就是这个数字,但这是实验数据,具体普没普及我不太清楚。”
刘关张诸葛被这个数字惊的集体陷入呆滞,眼神迷茫的像丢了魂,手臂哆嗦的像得了帕金森。
他们有限的认知根本无法想象亩产近三千斤的水稻会是什么样子?
大汉的水稻哪怕只有这个产量的一半,粮食怕都会多的无处堆放了吧?
诸葛亮率先反应过来,语气颤抖的说道:“那位袁老竟能取得如此成就,真乃神人也,你既然跟这位神农生活在同一时代应该多少听到点关于杂交水稻的消息吧,应该多少能提供点建议,增加一下水稻的产量吧,不求增加到恐怖的三千斤,达到三百斤就满足了。”
刘关张闻言纷纷惊醒,眼神灼灼的盯着关兴,恨不得将关兴脑袋劈开仔细翻找,借此找出关于杂交水稻的所有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