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我在俄国当文豪 卡 > 229伦敦市民的注意与宣告自己到来的米哈伊尔(第1页)

229伦敦市民的注意与宣告自己到来的米哈伊尔(第1页)

资产阶级为工人考虑的唯一的东西就是法律,当工人向资产阶级步步进逼的时候,资产阶级就用法律来钳制他们,就像对待无理性的动物一样,资产阶级对工人只有一种教育手段,那就是皮鞭,就是残忍的、不能服人而只能威吓人的暴力。

对资产者来说,法律当然是神圣的,因为法律是资产者本身的创造物,是经过他的同意并且是为了保护他和他的利益而颁布的。

工人有足够的体验,并且十分清楚地知道,法律对他来说是资产者给他准备的鞭子,因此,不是万不得已工人是不会诉诸法律的。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在十九世纪中叶,英国的诸多报刊就像它的邻居法国那样,往往有着各自的受众和倾向。

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报纸无疑是《泰晤士报》,政治倾向偏保守,读者大多为政界、商界和知识阶层,风格较为庄重且常常会有一些国际报道和议会新闻。

紧接着便是倾向改革的《晨报》,批评政府,倡导自由主义,狄更斯就曾在这里干过。接着便是保守阵营、反对自由派改革的《晨邮报》、《晨讯报》、《旗帜报》。

而面向大众的报纸则是主打犯罪新闻、社会故事的《劳埃德周报》、《每周快报》等报刊。

正常来说,像米哈伊尔这样一位在巴黎闯出了偌大名声并且他的作品在英国也比较畅销的作家,他来到巴黎的事情基本上无论是哪家报纸都会进行一定的报道,无非就是篇幅和版面有所差别。

但由于米哈伊尔在到达英国后并未声张,也并未拜访英国的文化界人士,而是直接作为一个普通人一头扎进了伦敦的大街小巷,再加上想借着这个机会宣传一下后面一点的圣诞图书的缘故,总之米哈伊尔到达伦敦的消息暂时被隐瞒了下来。

可这一点都不妨碍米哈伊尔以另一种形式登上伦敦的一些报刊:

“都市奇闻栏目

神秘人物在伦敦游荡,离奇的行为与离奇的推测。

近日,伦敦街头出现了一位举止奇特的神秘人物,其装束之古怪、行为之诡谲,已引**敦部分街区的骚动。此人身穿特殊且显眼的衣物,头戴猎鹿帽,外貌极为出众,手持放大镜和笔记本,偶尔会掏出长柄烟斗。

与正常绅士的严谨衣着相比,他更像是舞台剧上虚构的人物。

目击者称,这位神秘人物常于清晨徘徊在伦敦的街头,他最引人注目的行径无疑是他会突然出现在乞丐、工人、小商贩和普通市民面前,在取得许可后便开始讲述他们之前可能有的遭遇以及部分经历,倘若回答他的问题,无论承认还是否认,他都会给出几便士作为答谢。

这样的行为或许会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有着古怪癖好的慈善家,但是被他问过问题的很多人都惊讶地发现,他所说的关于他们的过往和刚才的遭遇竟然是正确的!

除此之外,他还会请教关于天气、伦敦的奇闻轶事、马车行驶等知识,回答他之后同样有几便士作为答谢。

据悉他还免费帮人解决了不少麻烦,如找回遗失的物品,找到走丢的孩童

更加奇特的是,他仿佛能看到别人的记忆和内心,三言两语就能说出别人一时间想不起来的事情。

据传他还掌握着某种神秘的力量,而遇到他的人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或许会遇到更加特别的事情”

看到了类似这样的报道的米哈伊尔:“。”

哪有这么玄乎

关于报纸上的这些新闻,或许是为了博人眼球的缘故,总之确实没少夸张和曲解一些事情。

当然,报纸上也确实有很多事情都是真的,毕竟在最近这段时间,米哈伊尔已经沉浸在了角色扮演和外出取材当中,而出于顺便帮助一下别人的想法,米哈伊尔就顺便给了别人一些报酬。

至于报纸上的那些具体案例,有的纯靠简单的观察和记忆力这一块的数值,有的就是说的比较含糊和笼统,毕竟十二个星座这玩意都能让几亿人在里面找到自己,那说的笼统一点并且让别人觉得有点道理岂不是跟玩一样?

更何况有的人的性格还真就体现在他的脸上和行动上。

再有的则就是后世的一些简单的心理学技巧,好像没什么用,但好像又有点用。

总而言之,米哈伊尔在外出取材并且认真地观察自己遇到的人和事,有的经验可以运用到当中,有的则单纯就是一种体验和生活了。

不过随着这些报道出现在报纸上,再加上米哈伊尔这身衣服在如今的伦敦确实是独树一帜,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竟然真的有越来越多的伦敦市民主动向米哈伊尔搭话。

有人是为了得到米哈伊尔口袋里的那几便士,有人则是怀着一种挑衅的心态想要戳破报纸上那些荒谬的报道,就像在此时此刻,一位穿着看上去颇为体面的年轻人突然就走到了米哈伊面前,接着他便用一种惊奇和挑衅的神情看着米哈伊尔。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