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本攸关续忧危竑议》这个是什么”
顾全似乎很讨厌这个东西,皱着眉头道:
“国本之争的时候,说什么陛下喜欢福王,不喜欢太子,要立福王为太子这个事就是这里传出来的!”
“有案牍存档么”
余令觉得这件事太有趣了,这不就是在控制舆论么
一旦舆论发酵,那就是众口铄金,不是真的也是真的。
“有!”
肖五望着说悄悄话的两人面露不屑,自己又不是听不见
见余令鼻孔微微张大,顾全知道余令对这件事有兴趣了!
如今的余令就如那河边洗衣服的一群妇人,听说了一件她们都不知道的事,然后齐齐抬起了头。
余令就是她们那个样子。
顾全说完这些就走了。
临近年底宫里又要忙了,这个忙不光是事情忙,而是为接下来的准备忙。
皇帝的身子更差了,熬过这个冬,还得熬过开春,这都是坎。
如今的皇帝老了,宫里的风也越来越大了。
宫里有传言说…。。
说太子继承大统后崔文升要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无风不起浪,宫里也就那么大,尊卑之道如上下阶梯。
这风起来了,那就说明这事就是有可能的。
顾全不明白!
谁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都说的过去,可这崔文升本是郑贵妃身边的亲信太监,他要成为司礼监秉笔太监
这事是怎么传出来的
如果是真的,那太子真是全身软骨头。
余令不知道顾全要忙这些事情。
在顾全走后,余令带着肖五和曹变蛟去市面上买了些礼物,按照顾全给的信息准备去找赵大学士。
有了曹变蛟这个京城通,余令很快的就找到了赵府。
西城,一个破落巷子。
赵士桢在京城的成名之路是无数读书人朝思夜想的。
因为实在太顺了。
因为诗扇得皇帝赏识,布衣身份被召入朝,得见天颜,一跃成为鸿胪寺主簿。
人们总是喜欢把自己没经历的事,没走过的路想的一帆风顺,春暖花开。
他们认为赵士桢靠着诗词幸进。
殊不知人家的书法号称“骨腾肉飞,声施当世”,他所题的诗扇号称一绝。
可朝中那些考出来的官员却不喜欢他,认为他是靠着“他途入仕”。
如今赵士桢成了过往,这群人开始讨论余令。
认为余令是靠着捡了几个人头的好运小子。
京城有人羡慕余令,羡慕余令的成名之路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