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元庆在沾沾自喜的时候,他在省报社副刊上的两篇文章,都给他今后带来很大的麻烦。
杨部长在临汝武装部工作了快十年,地位,权威不可动摇。
习惯了众人之上一呼百应的那种场面。
杨部长已经58岁了,他想的就是好好干到退休,对仕途再没有多大的奢望。
这平静的心却让元庆的文章打破了。
当他在省报上看到这篇文章时,他的心起了波澜。
我就快退了,要这么急吗?跑到省报上去呐喊,场面大嘛。
好在杨部长也军人出身,心宽量大,心里只是不舒服而已,并没有想得太多。
徐政委才来三年,而且三年前一直在部队工作。
正直的他乐意配合杨部长,总把自己摆在第二的位置。
他对权力没有兴趣,本来是要解甲归田的。
可调到武装部来,他只想尽力做好绿叶这个角色。
徐政委从最基层通讯员一路干上来的,也从来没有当过主官。
他深深懂得官场上的那一套。
元庆的文章发表在省报上,看到的人多了,人家会认为这是在树立他个人。
杨部长会怎么想,这不是给自己添麻烦吗?元庆的路还长,人家会认为他现在就在站队,成了自己的旗手。
今后别人怎么敢用他,自己今后怎么去帮他。
而肖老师的那篇文章就不同了。
高考结束后林春兰同样名落孙山,当她知道王元庆也落榜了,她的心里得到了一丝安慰。
王元庆都没考取,我考没起这就正常了。
同时林春兰心里还有点侥幸,还好自己没有和王元庆谈恋爱。
否则又得分手不可,总不能跟他回去种田吧,听说他家还很穷。
那个高考落榜的暑假林春兰很快又去一中复读了。
期间她收到了瞎子付光芒的情书。
热情似火的情书告诉她,瞎子去林业学校读书去了,学的是兽医专业。
三年回来可能分到乡镇一级的兽医站。
以后也是工作稳定,成家养家不愁。
收到情书的林春兰对此未置可否,也没有拒绝也没有用行动谈下去。
瞎子一个月三封情书她只偶尔回那么一封半封。
林春兰心里没有和瞎子谈恋爱的激情,反会生出一股无名的淡淡的忧伤,有时会莫名其妙的失神。
她自己也不知道这忧伤来自哪里,她也问过自己为什么不快乐。
她偶尔会想到王元庆,不知他在乡下干什么,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