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周折,赵铭终于找到了孙启的住所。那是一座位于城北的小院,虽然比不上郡守府的豪华奢侈,但也算得上是富丽堂皇。
赵铭整理了一下衣衫,深吸一口气,示意侍卫上前轻轻叩响了门环。
随着“咚……咚……咚”,敲门声在寂静的傍晚显得格外清晰。
不一会儿,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个家丁模样的人探出头来。
看到赵铭和两名侍卫,家丁面露疑惑。赵铭赶忙上前,客气地说道:“劳烦通传一声,就说有故人前来拜访孙将军。”
家丁打量了赵铭一番,见他虽然穿着朴素,但举止不凡,不敢怠慢,转身进去通报。
过了片刻,孙启大步流星地从屋内走了出来。
他看到是赵铭,先是微微一愣,但很快就恢复了镇定,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赵铭见状,连忙拱手行礼,说道:“孙将军,冒昧前来,还望恕罪。实不相瞒,赵某此次前来,是有要事相问。”
孙启眉头微皱,侧身将赵铭让进屋内,待众人坐定后,孙启才缓缓说道:“赵大人,你这么晚来访,不知所为何事?”
赵铭见孙启发问,也不再拐弯抹角,直接说道:“孙将军,自赵某前来劝降,已过去一日,可谢郡守却迟迟未给我一个确切答复。
我实在心急如焚,寝食难安,不知今日你们在郡守府中商量得如何?还望孙将军能告知一二。”
他一边说着一边又从怀里摸出来一把银票,往孙启面前的桌子上一放。
孙启看了看面前的银票,估摸着少说也有五万两,脸色微微一惊,心中不免也是感叹,出手真大方,沉默了一下,眼中闪过一丝欢喜。
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稍有不慎,便可能惹来大祸,但看着赵铭焦急的模样,又觉得或许可以借此机会在为自己谋些好处。
孙启缓缓起身,走到窗前,背对着赵铭,思索片刻后说道:“赵使者,实不相瞒,今天大家对此事也是意见不一。
有人主张归降,认为顺应大势才是明智之举;也有人坚决反对,觉得我等深受大梁朝廷之恩,不应背叛。双方互不相让,谢郡守一时之间,也难以抉择。”
赵铭听完,心中暗暗叫苦,他没想到此事竟如此棘手。
但他并未放弃,继续说道:“孙将军,如今新朝势不可挡,大梁气数已尽,归降新朝才是你们唯一的出路。若能促成此事,孙将军在新朝必定前途无量。还望孙将军能在谢郡守面前多美言几句,早日定下此事。”
孙启转过身来,看着赵铭,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说道:“赵使者所言极是,只是此事重大,我一人也难以左右。若想让谢郡守下定决心,恐怕还需付出些诚意。”
赵铭心中一动,立刻明白了孙启的意思,连忙说道:“孙将军放心,只要能顺利劝降谢郡守,赵某必定在圣上面前为孙将军请功,至于其它也绝对会让将军满意。”
孙启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满意的笑容,说道:“既然如此,我愿尽力一试。只是还需给我些时日,让我好好再劝谢郡守一番,也忘赵大人不要让我一个人单打独斗,毕竟我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