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孙玉广那两个闺女打了柴有德的事,现在也不了了之了。一是柴有德伤的并不是特别重,只是骨折了两个地方,不是特别重的伤。二是经过认定,两个闺女确实是在丧母之痛的时候,失手为之,且孙圣丽言之凿凿,就是她打的。
而且旁边也没有有人作证,导致最后只能认定是孙圣丽打的。
而孙圣丽才八九岁,仅仅比柴秀大那么一两岁的样子,正读小学三年级呢,根本没办法继续查……
最终,孙圣丽受到了去特殊学校学习半个月的处罚。
至于赔钱的话,就无从提起了。毕竟,八九岁的孩子,赔不起也是正常的。
最后的结果,就是柴有德基本上要自费了。
当然了,这件事并没有这么快的结束。那群记者还挖呢,没准还能挖出来点东西来。
“别的我不知道,我就知道,乡里说:柴忠孝家里拖欠村里的粮食问题,得解决一下,要不然村里其他人会觉得不公平,会产生极为不好的影响。还有柴忠孝两口子种几个闺女的地的问题,也要解决一下。”宋秋水是知道一些内幕消息的,所以分析道:“这回,他俩完犊子了。柴米,你下手真狠。那群拿照相机的把事一报道出去,县里就要查柴忠孝和王慧蓉了,问题他俩错误还特别多。我是感觉,他俩这次是过不了这个坎了……”
柴米倒是对这件事很坦然,只是笑着说道:“我看这回柴有德,应该把老头老太太撵出去喽。没人要他俩,谁要一堆饥荒的柴忠孝呀。到时候,老头老太太没地方住的时候,我就去问问他俩:你俩不是说,养儿防老吗?咋让我三叔给撵出来了……”
宋秋水眼含秋水,伸出大拇指:“损到姥姥家了。”
“行了,赶集去。好久没赶集了,顺带去看看,那边人流量咋样,以后要是开个小饭馆,成不成。”
柴米说着,就带着宋秋水准备去大姨家。
结果,苏婉说自己也想去赶集。
柴米问她赶集干啥,她就说想出去溜达溜达……
农村没什么太多热闹的地方,特别是这个物资匮乏的时代,赶集就成了人们最大的一个看见新鲜事物,放松、消遣的一个活动了。
苏婉没生老三之前,也几乎是每个集都去。这边俗称赶大集,一般当地为五天一个集市。
集市虽小,但是什么东西都有卖的。
小到锅碗瓢盆,大到牛马羊猪,都有卖的。
听起来,就很乱套。
实际,也很乱套……
特别是牛羊,真的可以赶集的时候买回来的。
柴米家的这头老青牛,当年也是在集上买的,在当年就花了四百多块钱呢。买完直接赶回家,人和牛走了半天。
家里虽然也有菜,自己种了很多,但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类的,还是要赶集买的。虽说像供销社,小卖部平时也卖这些,但是贵。
集市的东西,比较便宜。
苏婉确实想去赶集。
“妈,你抱着孩子去,多累的慌?搁家呆着多好。”柴米劝说道。
“好吧……我就琢磨给老三买两件小衣裳。这自打老三出生,就穿着一件新的,剩下的都是秀儿穿剩下的……”
苏婉这么一说,柴米也便没什么办法,同意母亲也去赶集了。
一家几口都去,就剩下一个在屋里可怜巴巴的柴秀……
“那啥吧,秀儿,你也跟着去吧。要不你也不看家。”
“好哟。”
娘几个和宋秋水就一起去赶集了。
至于柴有庆……
还是浇地比较适合柴有庆。
不过既然苏婉要抱着孩子去赶集,几个人怎么去,也就成了难题了。
本来柴米是想去大姨家,坐着刘三的小货车去的,虽说那货车已经是十二手的了,但是起码能遮风挡雨的,还不错。
但是现在考虑到人有点多,那就没啥办法了。
走着的话,五六里的路,柴米自己没啥问题,但是苏婉抱着孩子就够呛了,很难坚持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