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抬了抬手,道:“媚娘,听你的意思,流放倭国,比流放岭南更糟糕吗?”
武媚娘愣了一下,道:“是啊,倭国是边夷海岛,临近地舆尽头,流放那里,肯定更加严酷。”
李治听了此话,心中一动。
这个时期的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故而以大唐长安当做世界中心,距离长安越远,就会觉得越偏僻。
唐人是发自内心的认为,离长安越远越不好。
以前最远的地方就是岭南了,如今出来一个更远的倭国,所以武媚娘下意识,就将流放倭国当做最高惩罚。
武元忠也因听说流放倭国,被吓得昏了过去。
由此可见,以后完全可以用倭国取代岭南,成为新的流放地。
正当李治想的入神时,武媚娘又道:“陛下,四郎已经十三岁了,似乎也到了开府的年龄。”
李治愣了一下,才想起李廉确实到了开府的年龄,点头道:“你不提醒,朕都差点忘了,二月的朔望朝上,朕就下旨让他开府。”
时间很快来到二月初一。
朝会之上,李治与群臣商议了九州的治理方案。
群臣对倭国都不太了解,没有提出太多方案。
大部分人的意思是,按照当初打下吐蕃的方案,依葫芦画瓢,抄答案就行。
简单来说,就是将九州设立为一个都督府,派遣武将镇守。
最终,由李勣举荐刘仁愿担任都督,只是都督府的名称,众人却众说纷纭。
有人说将九州设为瀛州都督府,将耽罗也包括进去。
也有人说将九州设为扶桑都督府,扶桑是前朝对倭人的一种称呼,因其土多扶桑木,故以为名。
还有人直接提议,命名为倭州都督府。
李治见众人说的差不多了,才提出自己的意见,道:“朕看,不如命名为隼州都督府吧。”
阎立本问:“陛下,为何要取名隼州?可有讲究?”
李治缓缓道:“据朕所知,原来的九州,名为隼人国,后来被和国所灭,才改名九州。
我们用隼州为名,正可拉拢本地土人。”
阎立本笑道:“陛下考虑深远,臣无异议。”
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
张柬之出列,道:“陛下,臣以为既要拉拢隼人族,可在隼州都督府任命官员时,优先任用隼族人。”
李治道:“准奏!”
刑部尚书窦玄德道:“陛下,隼州偏远苦寒,臣以为可以设为新的流放之地。
让犯人在隼州挖矿!”
李治那天与武媚娘商议后,正有这个想法,当即挥手道:“准奏!”
接着,李治也在朝会上,提出给李廉开府之事。
皇子十二岁开府,已成为常例,群臣自然不会反驳。
这两件事商议完之后,鸿胪寺戴至德上奏了一事,跟百济有关。
原来宝女王突然率领倭军撤出百济,扶余义慈兵力大减,接连打了几场败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