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问:“军队数量呢?”
卑路斯表情凝重的道:“他们以传教为国策,故而一直都处于战争状态,常备军起码有一百万以上。”
薛仁贵听了后,只点了点头,并没有太多表情。
李治忽然道:“卑卿,大食国周边情况,你也说一下吧。”
卑路斯点点头道:“因大食国四处扩张,与他们接壤的国家很多,但能真正对抗他们的国家,却不多,只有三个。”
“哪三个?”李勣问。
卑路斯道:“一个是大食北部的可萨汗国,他们是游牧民族,骑兵强大,不弱于突厥人。另一个是西北部的拜占庭帝国。”
提到“拜占庭帝国”时,他神情有几分复杂,因为拜占庭帝国一直是萨珊王朝的宿敌。
谁能想到,曾经强大一时的萨珊王朝,没有输给拜占庭帝国,却被手下统治多年的一群阿拉伯人给消灭了。
李勣捻须道:“最后一个,就是我大唐了吧?”
“正是如此。”
这时,一名内侍悄悄来到殿内,朝王伏胜附耳说了什么,王伏胜听到后,露出诧异之色。
这一幕恰好被李治看到了,便问:“伏胜,怎么了。”
王伏胜道:“陛下,大食人又派来使节了。”
自李治主政后,大食人已经派来过两次使节。
第一次只是一次试探性的友好交流,第二次则派出重要人物伊本,想跟大唐共分吐蕃。
这次是第三次。
与前两次不同,这次来的并非使节团,而是大食新国王穆阿维叶所派的一名信使。
他给李治写了一封信。
这封信两个月前就写好了,只因两国距离遥远,直到今天才送来。
从时间来看,当时穆阿维叶应该是刚刚平定内乱,才给李治写了这么一封信。
信的内容还算友好。
他决定在大食都城,大马士革,举办一场盛大的典礼,庆贺自己登基。
在大食国内部,他已经完成了登基典礼,这场典礼是对外的。
他就是想让各国君王都知道,他穆阿维叶如今是大食新的君王!
大食已经两次派人来大唐,对大唐情况颇为了解。
李治目前对大食的了解,都来自卑路斯,此人被大食灭国,观点未必能够客观。
所以李治也正想派人去大食国,探听一下情况,只是关于使节人选,却让他犯了难。
派文官去吧,担心不能彰显大唐威仪,派武将过去,又担心他们惹出事来,大唐武将在对待胡人时,都骄纵的很。
张柬之是一个很好的人选,不过他身兼两职,非常忙碌,这一去就是大半年,很耽误公务。
正当李治斟酌人选时,兵部来报,安西都护裴行俭上了一份奏疏。
裴行俭这份奏疏,正是向李治介绍大食人这场典礼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