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落脚之地同义词 > 第二十一章 落脚陕北(第3页)

第二十一章 落脚陕北(第3页)

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

天涯海角?

红1军团的通讯兵一碗饭听到这个内部消息,又犯难郁闷,他的青春年华就是不停地浪迹天涯,刚在黄土高原种下一棵苹果树,又等不到它结果!

夺回东北老家衣锦还乡是东北军战士和张学良摆脱骂名的梦想,红军是一支纪律严明英勇顽强的中国军队,是抗日收复国土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

张学良听到战斗力强悍的红军又要新的长征之后,往西北深处走,更加远离东北。

极力想收复东北的张表示不太赞同红军远离东北抗日前线,让红军耐心等等,过几天老蒋要亲赴西安,说不定能劝说蒋搁置中国内讧,团结一致抗日。

1936年12月4日,蒋在河南洛阳作出系列军事部署后,来到陕西省西安督促张学良和杨虎城进攻陕北红军,张学良反过来苦劝蒋停止内讧,一致抗日。

两人互不听从。

杨虎城又劝蒋团结抗日,蒋却命令杨进攻红军。

两人分歧严重。

既然张和杨不愿剿灭陕北红军,就换防退出陕西省,张去福建,杨去安徽,让国民党中央军入主陕西省,全力对付陕北红军。

蒋已经调集30个师的国民党中央军在河南郑州和洛阳附近待命,随时准备进入潼关关内替代张和杨去剿灭陕北红军。

这不是赶人吗?

杨在陕西扎根十几年,张也有四五年,又被赶到安徽福建去从头再来。

军人都是血气方刚者,从不坐以待毙,反目成仇也在所不惜。

搁置内讧,团结中国一切武装力量去抗日收复东北是中国民心所向众望所归,袁世凯、蔡锷、张作霖、孙中山,如果都还活着,也会先抗日收复国土,以国破家亡民族大义为主。

但慈禧太后和蒋介石却不同,以清除异己维护自己统治为主。

凡事过了头,必将遭到报应。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突袭蒋介石下榻的华清池。

凌晨三时左右,东北军外线部队分别在灞桥以东和骊山附近进入警戒阵地,包围蒋下榻的华清池。

凌晨四时,东北军内线部队卫队第1营一个连迅速解除驻守华清池外院禹王庙国民党宪兵武装,又与东北军卫队第二营先头部队冲入第二道门,与守卫内院的蒋贴身警卫队三十余人发生激烈枪战。蒋贴身警卫队寡不敌众,全部枪杀。卧室听到枪声的蒋仓皇逃走,躲进后山。

千万不能让蒋逃出西安,不然会被蒋株连九族。兵谏总指挥张学良下令搜山,蒋在一间避雨亭内被东北军士兵发现,蒋被送到西安城内新城大楼严密监视。

临潼华清池枪声响起后,西安城内的西北军各部队也按原计划开始行动,西北军特勤营包围城内西京招待所,将陈诚、蒋鼎文、朱绍良、卫立煌等国民党高官拘留控制。

西北军警备第二旅和教导营迅速解除国民党驻西安军警武装,又占领西安机场。

当天中午,西安城内的军事行动全部结束,南京国民党元首蒋介石被监禁控制。

当天上午,张和杨就随之全国通电,要求停止内战,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经过中国多方反复权衡讨论,最终达成放蒋。

在全中国停止内讧一致对外抗日的群众呼吁下,蒋公开答应兑现国共合作,一致抗日。

1936年12月25日,张学良陪同蒋介石离开西安。

回到南京的蒋兑现承诺,废除国民党政府一切剿灭红军的法律条文和军事机构。

这意味着全中国的苏维埃政权暂时合法化,红军可以光明正大在国统区自由交通往来,贸易、读书、征兵、治病、通信、探亲、采购军火。

也意味全中国各地山区隐蔽游击的零散红军可以公开身份走上大街小巷,全国青年也能自由坐车来到革命圣地陕北延安。

十年飘泊辗转的红军终于拥有合法地位,终于能在陕北安安稳稳睡个好觉。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