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不用操心儿孙,倒也算清闲。”
阿庆嫂感叹,“咱们老话说的也对,少年夫妻老来伴,周婶那儿啊,幸好有周伯忙前忙后的伺候,不然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人呐,干干脆脆的死了,那还真是这辈子上辈子修的福。
要是病了躺在床上轻易动弹不得,那才真是遭罪了。
顾昭想着白景山老爷,跟着道。
“看来,这相公也是有坏有好的。”
阿庆嫂哈哈笑了一声,“不单单相公哩,这婆娘也是一样的,要不怎么有一句话叫做好汉无好妻,懒汉攀花枝儿了,可见,这夫妻缘法就是不一定的。”
顾昭点头,“是这个理。”
瞧着蚬子大个黄壳,顾昭也挑了一些,顺道还将钉螺买了,回头搁辣子炒一炒,他阿爷喝上两盅热酒,小日子那是神仙都不换。
寒暄了几句,顾昭准备离开。
“哎!顾小郎也在这儿啊。”一道声音略带惊喜的响起。
顾昭回头看去,也有些意外。
“炎柱大哥。”
来人是甜水巷的街坊钱炎柱,也是府衙的衙役,此时,他还穿着府衙的皂衣,外头裹一件大袄子,腰间挂一把弯刀。
钱炎柱走过来,“大嫂子,给我也来一条鱼,要和顾小郎手中的一样鲜活。”
阿庆嫂欢喜:“哎!”
钱炎柱:“小郎稍等,咱们一起回去啊。”
顾昭应允,“成。”
阿庆嫂动作利落,片刻后,一条鱼儿便穿了麻绳递到钱炎柱手中,笑道。
“承惠三十五个铜板。”
钱炎柱龇牙,肉痛的从哐里啷当的荷包里数了铜板过去。
顾昭和钱炎柱往前走,远远的还听到阿庆嫂热情的大嗓门,“下次再来啊。”
钱炎柱摇头,“这老板娘的鱼儿鲜是鲜,就是不能饶了零头,有些小气。”
顾昭不赞成了,她们玉溪镇那就没有小气的。
当下便笑道,“瞎说,她这不是还给你添了把葱了吗?不错了。”
冬日里,一把葱值两枚铜板的。
钱炎柱附和,“也是。”
添了葱鱼汤也香着嘞!
两人走了几步,钱炎柱突然想起昨儿黄昏时候的事儿,连忙将事情说了说,最后道。
“那会儿我急着去当值,便也没有再劝,不知道他是不是上了你们家,说了那糊涂话。”
顾昭诧异,居然还有这样一茬事。
钱炎柱忧虑:“唉,白大哥怎么成这样了?咱们老实人家,最怕这等没脸没皮的赖皮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