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发明出了更加晶莹剔透的白糖,极大改善民生。
这一件件创举,都给了刘备充足的理由。
待内侍领命退下后,李翊忽然道:
“陛下,若曹魏深陷南中战事泥沼,或可……”
“用兵?”
刘备出声打断,旋即摇头。
“前日子玉尚言蜀道艰难,未可轻动。”
“况南中说是叛乱,但面对魏国正规军队,又岂是敌手?”
“非也。”
李翊目露精光,“臣并非是说用兵于曹魏,而是用兵于东吴。”
“长江之险,不及蜀道之难。”
“我朝坐拥淮南、荆州水军,足可匹敌吴国水军。”
得益于李翊最早在徐州的善政,刘备势力一直没有使水军没落。
虽然李翊主张水陆并重。
但这负担就太高了,兼之刘备大部分时间都是打陆战。
尤其河北之战,更是骑兵的天堂。
那时的陆军派系,简直风头无两。
是直到后来为了取荆州,水军派系才能稍稍在国中露个脸。
不过好在,这期间有李翊、陈登的力保,使得汉朝水军始终处于本时代前列。
当然,与吴国只重水军还是有差距的。
此前说过,
吴国为了打淮南,基本上只能走水路。
所以吴国基本上不怎么发展陆军,军科全点水军上了。
因为这能够极大的节省运输成本与人力成本。
而走水路,必然要经过合肥。
所以历史上的魏国统治者都会加强寿春与合肥的防守。
合肥也成了孙吴永远的噩梦。
但换个思路想,
即便吴人在合肥屡战屡败,却依然不肯走陆路,坚持要走水路。
也足以见着当时的水路与陆路之间的成本差距。
李翊接着分析:
“吴地本土士人,多有软骨之辈。”
“若得天时,大可图之。”
刘备闻言,手中茶盏一顿:
“依爱卿之见,是想要……灭吴?”
刘备听明白了李翊的意思。
这是打算再发动一场灭国之战啊。
如今政权稳定了,可不是再像以前诸侯混战那样。
我打你一场,抢你一座城池。
你打我一场,夺我一座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