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
一语道破曹丕的备胎本质。
而后来曹操为了扶持曹植,打压曹丕,使得曹营党派分化严重。
到了晚年时,曹操最后又决定选曹丕,又开始大量铲除曹植的势力,为曹丕继位铺路。
中间曹营权力的内耗,政权的动荡,都是对曹营自身实力的削弱。
一个阵营,最需要的就是政权稳固,禁止内斗。
而曹昂的存活,就对曹营很关键了。
不过,
随着李翊的到来,历史线、时间线的变动,蝴蝶效应的影响。
曹操征讨张绣,还会不会触发一炮害三贤的桃色事件,需要打一个问号。
所以,为了保证此事的顺利。
李翊决定推波助澜,帮老曹一把。
曹操这个人就属于顺风局爱浪,容易骄傲自满。
历史上征讨张绣的他,不仅平定了兖州内乱,还进兵了豫州,迎了天子到许县去。
虽然这个位面的曹操,没有历史上优势那么大。
但他同样占据了豫州大量的土地,还与刘备联手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袁术,瓜分了他的淮南领土。
完全有骄傲自满的资格。
同时,
历史上的张绣是因为见着曹操势大,所以一开始才选择投降的。
曹操不战而胜,愈发骄纵,瞧不起张绣。
所以,
如果徐州能够声援曹操,支持他征讨张绣。
那不仅曹操会更加有信心,张绣那边见曹操还有徐州支持,就更要不战而降了。
这时候,不信曹操还会把张绣放在眼里,不把他逼反才怪。
“我徐州除了声援曹操之外,可以再资他一些钱粮。”
“一来表明我徐州态度,二来也助曹操战事顺利,三来两家亲善,方便将来共抗袁绍。”
李翊只说支持曹操是为了加强曹刘同盟,方便将来共抗袁绍。
至于暗中埋雷不说,是因为这种事件偶然性太强。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没有人能够百分百确定,这种事是不是一定触发,死的又是不是一定是那几个人。
只能够顺势而为。
况李翊也不希望曹操败得太惨,以免将来打袁绍时拖徐州后腿。
所以就只给些钱粮,帮他回口血。
刘备也认为袁绍目前是心头大患,曹操的力量不可或缺。
资他些钱粮也无妨,遂从李翊之言。
召曹使入见,言明徐州愿资助曹操些许钱粮,外带百十斤镔铁,以尽同盟之意。
曹使听后,大喜过望,他万没想到此次出使如此顺利。
原本曹操交给他的任务,就是要刘备和徐州保持中立,不要干扰他打南阳就行了。
结果徐州的反应喜人,刘备不仅支持曹操,还送钱送粮,真是大善人呐!
曹使连连谢恩,带着钱粮,欢欢喜喜的回颍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