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三兴炎汉 > 第165章 郯侯为天下计岂见小民哉(第6页)

第165章 郯侯为天下计岂见小民哉(第6页)

到了宋朝时,岳飞、韩世忠、张俊的部队披甲率俱在70%以上。理论上来说,如果想做到披甲率百分百也是可以的,不过只能针对前线部队。

袁绍能在汉末的生产力,以总的基数,把披甲率干到50%。

称一声袁神的确不为过。

当然了,除铠甲斗具之外,袁绍还非常豪横的武装了战马。

用曹操的话说,就是,“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这样的生产力,这样的武装力量。

的确担得起天下第一诸侯的名号。

众人也算明白,为什么李翊不着急和袁绍开战。

而是先尽可能的拉拢周边一切能拉拢的势力,合力对抗河北。

正说间,许攸许是酒醉,卧倒在雪地里。

众人急忙将之救起,李翊命人将之带到驿馆里歇息去。

……

恰逢此时,又一名外客来到。

正是前会稽太守,王朗也。

他先至驿馆通报,请求面见李翊。

左右近侍只答李翊正与众官员赏雪烤肉,不见外客。

因为王朗此时已被免冠,只有太守级别的官员,李翊一般才会亲自接见。

如果人物的确重量级的话,李翊才会将之引荐给刘备。

至于剩下之数,多推由手下人接见。

为防漏网之鱼,如果手下人觉得此人身份贵重,或有战略价值,也会再次引荐给李翊。

总之一句话,太守级别官员是李翊要亲自接见的,剩下的则要先经过手下人考核。

若的确特殊,才会通报给李翊。

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减轻李翊的工作量。

毕竟军政、农政、接见外客的活都是他在做,不能面面俱到。

王朗见不能马上见到李翊,就更别说见刘备了。

他从豫章远道而来,每分每秒都得抓紧,哪能耽搁?

只要面叱道:

“吾此前亦在徐州为官,陶恭祖在时,举我为茂才,用我为治中从事。”

“尔等且不识我面目?”

王朗是徐州东海人,所以陶谦作为徐州刺史是可以给他举茂才的。

左右近侍只道:

“君侯日理万机,哪能随便个人便接见?”

“我们已经知会庞功曹了,他自会过来见你。”

王朗这才只道,自己离开徐州的这些年,徐州早已物是人非。

上下官员全都被替换了一圈。

他也算是徐州旧臣了,竟无人识得他,这令王朗有些黯然。

“连个驿馆近侍都如此轻慢于我,这年头倒还真是改了……”

王朗背着手,颓然地走出馆外。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