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三兴炎汉 > 第362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能有今日之帝业否(第6页)

第362章 倘若朕未遇着先生而是先遇孔明能有今日之帝业否(第6页)

毕竟这东西需要大规模生产,才能大量对外倾销。

当然最重要的是,白糖它的原料是甘蔗,而甘蔗的产地是我交州。

交州的甘蔗日照充足,糖分含量高。

即便蜀地魏人得到了制白糖的技术,也只能从我交州进口原料。

众人闻言,恍然大悟:

“使君之意,是先让蜀地糖业兴盛。”

“待其依赖我交州原料,再一举扼之?”

诸葛亮点了点头,唇角勾起一抹浅笑:

“正是。”

“吾欲使蜀地糖坊遍地,人人制糖。”

“待其糖业繁盛,再断其甘蔗供应,则蜀地经济必受重创。”

“届时,我交州糖业独大,蜀地财源尽握于我手。”

此前说过,甜食在古代极其昂贵,一般只有贵族才能够享受。

它不仅是食用的消费品,更是一种彰显身份的象征。

最重要的是,这玩意儿它一本万利。

一旦将白糖这种东西拿到市场上去,蜀地的商人肯定为之趋之若鹜。

到时候大家都会以为这是拿着麻袋捡钱。

可一旦蜀地真的大规模生产糖食后,

手握主要原料来源,布政交州的诸葛亮将之一停。

那蜀地人不傻眼了吗?

这个计划相当宏伟长远,诸葛亮为之也已经布局很久了。

众人听完诸葛亮的分析后,无不为之惊叹:

“使君此计,真乃以利诱之,以势制之!”

诸葛亮乃对张紘吩咐道:

“……既然计较已定。”

“子纲,吾欲遣你入蜀,组织工匠传授糖点制作之法。”

“不知你愿往否?”

张紘连连拱手,表示愿意去。

他敏锐地意识到诸葛亮正在酝酿一个相当宏伟了不起的计划。

而他张紘游历半生,也想成为这伟大计划的一份子。

也好青史留名。

诸葛亮弯唇笑道:

“善。”

“待蜀人学会制糖后,必大肆兴办糖坊。”

“然其甘蔗终究需从我交州购买。”

“待其糖业兴盛,我再断其原料,则蜀地糖坊尽数倒闭。”

“经济崩溃,正应孙武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策也。”

众人闻言,齐齐称善。

夕阳西下,糖坊内灯火渐起,工匠们仍在忙碌。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