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达思虑周详,孤心甚慰!!”
司马懿最后道:
“至于交州士燮一路,彼本不愿卷入中原之争。”
“只是碍于刘备之命,不敢不动耳。”
“臣可亲笔作书,遣使送往交趾,以利害说之。”
“若四路兵退,士燮必不敢独进。”
曹丕大喜,起身赞道:
“仲达之才,虽张良、陈平不能及也!”
司马懿躬身一礼,眸中深不可测:
“臣不过尽忠王事,不敢当大王盛赞。”
命令既下,各部按部就班,依令行事。
宜都太守孟达得曹丕令,乃以老友身份给申仪写信。
即刻发往上庸。
其书略曰:
“仪兄台鉴:”
“别来经年,忽闻兄领兵出征,弟心甚忧。”
“齐军杀兄之仇未报,今反为其前驱,此非忠义之道也。”
“朝廷之所以留兄在上庸,不过因兄尚有数千宗族部曲耳。”
“今驱兄为先锋,实欲借刀杀人。”
“待兄部曲损耗殆尽,便是鸟尽弓藏之时。”
“为兄计,当缓兵自重,保全实力,方能在乱世立足。”
申仪得孟达书,果然心生疑虑,不敢轻易进兵。
只教军马缓慢行军,佯作对汉中发起攻势。
与此同时,司马懿也修书一封,发往交趾郡。
送给交趾太守士燮。
其书略曰:
“交趾太守士公亲启:”
“懿顿首再拜,谨致书于交州明公座前。”
“久闻府君德高望重,坐镇南疆,威服百越。”
“使交州百姓安居乐业,商旅络绎不绝,实乃岭南之福也。”
“然懿近日听闻一事,甚为府君不平——”
“朝廷竟遣诸葛亮为交州刺史,又设市舶司,夺府君之利权。”
“此非过河拆桥乎?”
“府君经营交州数十载,士民归心,海内咸服。”
“交州之安,非府君之功而谁?”
“然朝廷不念旧德,反使诸葛孔明南下。”
“名为下调,实为分权。”
“更设番港,夺府君海上贸易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