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新丧曹操,正当趁势取之。”
诸葛亮摇头,羽扇轻点案上地图,为张紘讲解道:
“五路大军,看似势大,实则各有弊端。”
“其一,马超关中军虽勇,然粮草转运艰难,久战必疲。”
“其二,羌人重利轻义,稍贿即退。”
“其三,申仪反复无常,岂肯为朝廷死战?”
“其四,孟获有勇无谋,易中疑兵之计。”
说到此处,诸葛亮目光落在交州一带,微微一笑:
“至于我交州这一路……”
“士燮经营岭南数十载,老谋深算。”
“最擅立生之术。”
“朝廷令他出兵,他不过虚应故事,岂肯真为我主流血流汗?”
张紘皱眉,沉声道:
“若如此,五路大军岂非形同虚设?”
诸葛亮轻摇羽扇:
“……然也。”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曹操虽死,魏国仍有能人。”
“司马懿、程昱、曹洪等非庸碌之辈。”
“既能看破此局,必有应对之策。”
张紘沉吟片刻,又问:
“既知五路难成,朝廷为何仍要劳师动众?岂非徒耗钱粮?”
诸葛亮眸光深邃,慨叹道:
“此乃政治威慑耳。”
“魏国新君初立,朝局未稳,陛下欲以五路大军震慑之。”
“若魏人畏怯自乱,则我军可乘虚而入。”
“若其不惧,亦无大损。”
“何乐不为?”
他顿了顿,又道:
“况且,借此机会,朝廷亦可试探各方势力——”
“此战纵败,亦能看清天下棋局,未必便是坏事。“
张紘恍然,击掌叹道:
“原来如此!难怪李相爷不反对进军。”
提到李翊,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敬慕。
“李相爷乃当世奇才,行事看似随意,实则步步为营。”
“他从不犯错,若我等觉其有误,必是我等未能参透其中玄机。”
张紘久在岭南,鲜少涉及中原事。
“使君与李相共事多年,可知其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