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偷彭祖八百寿,孔明延年;开海上丝绸路,交州腾飞
交州,苍梧郡。
群山迭翠,溪水潺潺。
一队人马穿行于蜿蜒山道间,为首者羽扇纶巾,正是交州刺史诸葛亮。
虽岭南湿热,他却步履轻健,毫无倦色。
身侧张紘抚须笑道:
“使君自到交州,跋山涉水,倒是愈发精神了。”
诸葛亮轻摇羽扇,目视远山:
“交州多瘴疠,起初确觉腿脚酸软。”
“然行走既久,反觉气血通畅,胜过在荆州案牍劳形。”
正言语间,侍从捧来食盒。
张紘揭开盖子,热气蒸腾。
“乌骨鸡炖汤,佐以龙眼,最是滋补。”
“……呵呵。”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于山石间坐定用膳。
他二人在交州每日探访民间,积极调和汉蛮矛盾,鼓励农桑。
一年多来,几乎走遍了整个苍梧郡。
无论是本地汉人,亦或者当地土人,无不感念诸葛亮恩德。
称其为“父母官。”
每日的跋山涉水,使得诸葛亮腿脚愈发有力,血液畅通。
闲暇休息之时,便与张紘一起食用乌骨鸡炖汤,佐以龙眼滋补。
正用食间,诸葛亮忽见远处山坡杏林如云,金黄果实压弯枝头。
不由赞叹:
“此间杏树竟如此繁茂!”
张紘笑道:
“此皆董奉所植也。”
“乃建安三神医之一,与华佗、张仲景齐名者。”
诸葛亮闻言肃然,问道:
“可是那位‘杏林春暖’的董君?”
“正是。”
张紘放下竹箸,娓娓道来。
“董君少年时任侯官县吏,后弃官归隐,精研医术。”
“其治病不收钱财,但令愈者栽杏为报。”
“重病五株,轻病一株。”
“积年累月,蔚然成林。”
诸葛亮目光炯炯,摇手一指:
“可是前方那片杏林?”
“不止于此。”
张紘遥指群山,“董君行医岭南,处处留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