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三兴炎汉正文目录_九二书院 > 第157章 此为阳谋两杯毒酒任君择一(第2页)

第157章 此为阳谋两杯毒酒任君择一(第2页)

脸面不要了,那是流氓集团的思维,不是政治人物的思维。

大家都知道汉室和天子是个什么情况,也知道大家都怀着什么样的心思。

只要大家不点破说出来,就相互做一做面子功夫便好。

在新三国里就有一个误导了许多人的历史误区。

即袁绍不接曹操发来的天子诏,虽然是恩诏,对他有利。

但理由是如果他接了,就等于是承认了天子是合法的。

明日来个恶诏他就得接,所以恩诏就不接。

这种蠢货逻辑居然还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

接对自己有利的诏书,不接对自己不利的诏书,这不是政治人物的常规操作吗?

因为历史上的诸侯就是这么干的。

曹操接到天子后,封自己为大将军,给袁绍封太尉,压了袁绍一头。

人家袁绍根本不认,一句此乱命也就挡回去了。

后来吓得曹操赶紧认错,把大将军之位让给了袁绍,给他假节,督四州兵马。

这是对袁绍有利的诏书,所以袁绍就认了。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天子及朝廷就是走个过场。

诸侯们想不接对自己不利的诏书,理由多了去了。

只要你面子功夫做到位,没有人会反对你。

包括曹操在拥立天子之后,别人上表求封,曹操基本上是能封就封。

因为他知道自己封不封,人家都是自己地盘上的地头蛇。

那还不如给他封了,卖他一个人情。

顺便还能提高汉室朝廷的权威,因为诸侯们求封进贡,就是间接地认可朝廷。

“既为袁绍试探之意,不如许之,以慢其心。”

“然后我等结连河南之势,以拒河北。”

郭嘉在旁侧建议曹操答应袁绍的述求。

反正你封不封人家都已经控了四州之地了。

至于什么假节也是走个过场,之前李傕、郭汜乱政的时候,就一堆人假节,早不值钱了。

嗯……

曹操一颔首,又看向刘备,问:

“玄德以为如何?”

刘备眉宇间一川不平,分析道:

“袁绍势大,周无强敌能够制衡。”

“若冒然开战,诚难与之相抗。”

“今宜缓图,然后伺机而动。”

袁神之所以强大,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四世三公的背景,有着富饶的河北。

更重要的是,它地理位置好,周边没有强敌。

最北方的乌桓人还是他的盟友。

等于说袁绍只要一统北方,专心往南怼就行了,完全没有后顾之忧。

就算把军队全部拉到前线去都没问题。

要不然生产力差距再大,官渡之战袁绍也不可能拉出数倍于曹操的兵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