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江南还是河北,这里的百姓又有谁不是我的子民?”
“我不能因我一人之私,而废国家大事。”
众幕僚面面相觑,旋即低声问:
“那相爷是想要保诸葛孔明?”
李翊摇了摇头。
“那不想保他,相爷就更无需参与此事,任其自然便好了。”
李翊正色说道:
“如果我不出面保诸葛孔明,那么最后齐王还是会力排众议,保住孔明。”
“如此,不仅损害齐王个人的威信,也给孔明留下了一个污点。”
“而李某身为臣子,既未能维护住齐王,也未能保住后生晚辈。”
“岂非我之失乎?”
众人对视一眼,旋即又问:
“既如此,相爷打算如何做?”
李翊思考再三,然后吩咐人取笔过来。
众人依言听了,替李翊取来纸笔,磨好墨。
李翊执笔,很快写下一份书信,交给心腹之人。
“将此信星夜兼程送往荆州去,务必要亲自交到孔明手中。”
“……喏。”
……
书信发往荆州江陵,诸葛亮得李翊书,展开览之,其书略曰:
“翊白孔明足下:”
“近闻足下陷于政争,缘误用幼常,致公安失守。”
“物议沸腾,众口铄金。”
“齐王欲留卿于荆州,而朝臣多持异议。”
“彼尝邀翊共保足下,然吾深知此非卿之所愿,翊亦不欲为之。”
“非但无益于卿,反损卿之进益。”
“足下与士元,皆翊之后进,翊当一视同仁,岂可偏私?”
“今为卿计,莫若以退为进,固辞荆州之任,自请徙镇交州。”
“交州乃蛮荒之地,若卿能化荒为治,立政安民,则公安之失,何足道哉?”
“悠悠众口,不攻自破。”
“大丈夫之途修远,岂以一蹶而自弃?”
“齐王不负卿,翊亦不负卿。”
“待资历既深,自有东山再起之机。”
“谨以《孟子》之言相赠——”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愿卿慎之,慎之!
“建安十六年春,齐丞相翊手书。”
李翊之书既至,诸葛亮捧读再三,沉吟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