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巽一拱手道:
“请容巽一言。”
“刘备今虽雄踞中国,然其麾下李、关、张、赵、陈等皆心腹重臣。”
“二位即便归顺,不过得一偏将之职,安能保有东三郡之权?”
申仪冷笑:
“虽然如此,然也好过为魏国白白送命的强。”
“莫非贵国能许我兄弟更大富贵?”
傅巽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朗声道:
“曹公亲笔:若申氏归魏,可永镇上庸。”
“岁赐粮十万斛,精盐百石,蜀锦百匹。”
“此乃天子诏命,岂敢有虚?”
申耽、申仪两兄弟闻言,眼中精光一闪。
十万斛粮,百石精盐,蜀锦百匹。
这对东三郡而言,是巨利!
如果傅巽说的是真的,那魏国开出的条件确实非常优厚。
甚至都不能叫优渥了,
因为魏国提到了最关键的永镇上庸这一点,而没附加其他的条件。
仅凭这一点,便足够令人心动。
更别提,魏国每年还要额外给申氏兄弟钱粮补助了。
这简直就是百亿补贴曹多多啊。
两兄弟心念俱是一动。
最终,还是申耽先强压住心动,故作淡然道:
“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今我等若能举三郡之地相投。”
“其必能待我等厚。”
“未必便不如曹公。”
傅巽近前一步,声音压低:
“将军明鉴。”
“刘备以复兴汉室为名,最忌地方豪强。”
“其创建内阁,任由李翊为首相。”
“李某执政数年来,连续打压地方豪强。”
“近来又兴办私塾,改良察举制度。”
“其每一条政策,几乎都是冲着地方豪族来的。”
“公等作为本地大族,难道觉得自己能够独善其身么?”
二人一愣,面面相觑
傅巽的话还在继续:
“我蜀魏国地广人稀,正需如二位这般雄才人物镇守边陲。”
“况二公既在上庸地,应当知晓,曹公素厚蜀中大族。”
“这比之刘备要仁厚许多罢?”
傅巽说的是实话,曹操为了巩固自己在川蜀的统治,出卖了大量国家权益给本地大族。
以换取他们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