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三兴炎汉 落花时节不见君 > 第124章 以弱胜强可往也(第2页)

第124章 以弱胜强可往也(第2页)

李翊虽是后来者,但他一直非常反对先射箭后画靶。

即中原知道曹操是胜利者,所以要先对付曹操。

江南知道孙氏是胜利者,所以要先对付孙氏。

这种思维是不可取的。

现在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就是袁绍,南方最强的诸侯就是袁术。

甚至整个诸侯混战,都是二袁争霸的延续。

所以李翊一直在努力平衡曹孙两家的实力。

他允许孙氏向江东拓展实力,为的就是他将来反叛袁术,使袁术走向衰败。

但不允许孙策扩张的太快,只允许他向吴郡方向扩展,有一方诸侯的实力就够了。

如果再向会稽、丹阳方向扩展,那徐州这边就要人为干预了。

曹操也是同理,李翊可以让曹操坐拥兖州。

豫州的颍川、沛国谯县,作为荀氏、曹氏、夏侯氏的地盘,也可以让给曹操。

徐州这边不好管,也管不了。

但像富裕的陈国、梁国,就不能再让曹操染指了。

总之一句话,曹孙两家可以保留一定实力,帮助老刘在将来对付袁氏。

但这个实力一定是要在徐州的可控范围之内,绝对不能越过这条红线!

“若是因陈国一事,曹刘两家再次交兵,不论是袁绍、还是袁术都一定乐见其成。”

“尤其是袁绍,待他统一河北之后,目光首先瞄准的便是中原。”

“河南一统,尚且难与河北争锋,况如今我们河南几家各自为战?”

李翊阐述了,此时与曹操交兵的不合理性。

后世很多人说袁绍内部就是因为谋士太多,战略方案太杂,才败给了曹操。

这些河北谋士提出的战略方案其实都没什么问题。

袁绍随便贯彻用一个,都能轻松击败曹操。

袁神的实力便是强大至此。

此外,

官渡之战,袁绍投入了十一万大军在前线,而曹操只拉出了两万人到前线去。

但此时的曹操已经统一了河南,是不可能只拉的出两万人的。

这是因为曹操的地盘位于四战之地。

西边有关西诸将,南边有刘表,东南有孙策。

而内部还有汝南黄巾在后方捣乱,曹操都不得不分兵去守。

这才是造成袁曹两家兵力悬殊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刘备与曹操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他们都是腹背受敌。

而袁绍只要统一了河北,专心向南就再无顾虑了。

除黄河之外,能阻挡袁军南下的,就只有曹刘两家了。

所以曹刘此时争斗是非常不明智的。

按李翊的估算,老刘想要单抗袁绍,至少还得把整个扬州吃下来,然后再发育个两三年。

以徐、扬二州之力,才能勉强与袁绍相抗衡。

毕竟李翊纵然有通天的本事,这徐州的地盘也就这么大,生产潜力哪怕透支了,也不可能跟整个河北相抗衡。

“两弱联合抗一强,断无连强击弱之理。”

“今我等与袁绍结盟,只是权宜之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