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勋这才无奈北上投靠曹操。
但这个位面的孙策远远没有历史上那么强势,且淮南周边势力也更加复杂多变。
这让刘勋产生了侥幸心理,或许他可以借力打力,在众诸侯中左右逢源,保全自己的庐江。
与人为奴,怎比自在为王。
曹操向刘勋主动抛来了橄榄枝,这让刘勋抓住了机会。
再度给刘表下达最后通牒,如果刘表不马上同意给粮,他就要去北方投靠曹操了。
并且还把曹操寄给他的书札,送去了荆州,拿给刘表看。
此举果然有效,刘表是真怕刘勋投靠曹操,毕竟他占了北面庐江,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遂再与刘勋商议,先给粮五万斛。
待拿到寻阳之后,且荆州兵完全入驻之后,再交割剩下的五万斛粮食。
刘勋知道这已是刘表的底限,遂不再继续往下试探。
两人意见终于达成一致,刘勋即南面庐江正式归顺荆州,成为了刘表的附庸。
刘表的扩张之路也取得了新的进展,成功在扬州扶植了自己的势力。
但接下来,却有一个更加令他感到头疼的问题。
刘勋是归降他了,庐江也成了他的势力范围。
可代价呢?
朝廷可是亲封了夏侯惇为庐江太守,曹操也早已视庐江为自己的禁脔。
庐江是曹营的囊中之物,后之园。
刘勋也是曹操一直在招募的对象。
现在自己插手一脚,先一步纳了刘勋,曹操能够罢休吗?
万一把曹操惹急了,发兵南庐江,刘勋肯定挡不住。
到时候,自己是救还是不救?
救的话,就卷入了与曹操的战火之中。
这有违刘表不让“荆州下场参战”的对外方针。
不救的话,那自己就等于是白忙活一场。
好不容易扶植的扬州势力,再次拔除。
基于此,刘表即召荆州诸大臣,商议保庐江的后续战略方针。
“曹操视庐江为彀中之物,今吾接纳刘勋,必开罪于曹操。”
“此辈前不久兵败于淯水,我与曹氏已是水火不融。”
“须早做打算,诸公若有良策教我,可速发之。”
刘表目光逡巡一群,看向以蔡、蒯、庞、黄为首的荆州四大家族。
荆州的权柄基本掌握在这四家身上。
章陵太守黄射率先谏言道:
“保庐江所以保荆州,近闻孙策遣使入朝面见天子。”
“料其必求封于江东之地,孙策若并江东,则我荆州江夏有危。”
“今宜当外交好曹操、刘备,然后与刘勋合力对付孙氏,乃为荆州上策。”
黄射乃是江夏太守黄祖之子,同样出身于荆州大族黄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