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良虽能安抚住部分本土豪族,却压不住刘备势力的旧臣。
荆州陷入权力的内耗,给了魏人与吴人一个可乘之机。
现在荆州人要为此前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了!
陈登眉头微蹙:
“军备如何?”
“仓促之间,仅能集结郡兵万余。”
“加上将军所率淮南精锐,不过三万之众。”
马良面露难色,“而曹操号有步骑四十万人,虽有可能夸大……”
“但人数必然数倍于我等,”
“据探马回报,魏军已行至当阳,不日将要南下。”
曹操特意选择了从荆北进攻,就是为了配合荆南的叛军,从而进行南北夹击。
堂下众官闻得此言,无不色变。
从事潘濬出列说道:
“陈将军,朝廷可有援军?”
陈登自怀中取出一卷黄绢,肃然道:
“登离寿春时,得陛下诏书。”
众人连忙跪听,陈登宣读道:
“荆州乃国之门户,万不可失。”
“然河南新定,北境需屯兵守御,东须防孙吴,兵员吃紧。”
“卿至荆州,当与马良等同心协力,务必坚守。”
念毕,堂中一片沉寂。
此诏书言外之意,就是让陈登配合荆州兵一起挡住曹操的拱手,并保住荆州,平定叛乱。
至于朝廷方面,不会增派更多的援军了。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显然,刘备以及朝廷大员,都希望陈登能够仅凭现有兵力挡住曹操的拱手。
其国中很多北方将领不愿意在此时南下。
面对这种情况,刘备还是抱有侥幸心理的。
即陈登等众如果能够仅凭现有兵力击退曹操,当然再好不过。
能为国家省去一笔巨大的开支。
如果不能,真到万不得已之时,朝廷也肯定不会丢下南方不管。
只是希望江南方面多多努力罢了。
此外,另一个原因就是——
江南确切地说是淮南仍然保有很大的自治权。
随着国家的统一,不难发现,刘备基本上收回了“州牧”的职位。
地方官员全是“刺史”。
刺史与州牧最大的区别就是,刺史就是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员。
而州牧只是名义上是朝廷官员,其在地方上与割据诸侯无异。
因为州牧的权力远比刺史要大。
由于李翊的主动放权,刘备基本上收回了北方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