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三兴炎汉 落花时节不见君 > 第368章 朕既不杀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萧何自污张良归隐之故事(第1页)

第368章 朕既不杀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萧何自污张良归隐之故事(第1页)

第368章朕既不杀功臣,更不要功臣行萧何自污、张良归隐之故事

却说李翊自提出伐吴事宜以来,朝堂上分作两派。

以张郃、徐晃等中高层军官为首,以及关兴、张苞、赵广等新兴将领等人,纷纷主张灭吴。

因为他们想要更进一步,往上爬。

而以荀谌、羊衜为首的既得利益者,旧贵族势力,却担心灭吴之战过后。

会有大量的新人凭借军功升上来,以此来抢夺他们的利益蛋糕。

搞不好他们这些老登,还得给新人让路。

所以朝中许多保守派,纷纷以国家初定,不宜大动干戈等理由反对伐吴。

在李翊送走张郃、徐晃等武将后不久,府门还未闭。

管事便又匆匆来报:

“相爷,杜畿、荀谌、刘琰三位大臣求见!”

李翊眉梢微挑,唇角浮现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哦?来得倒是快。”

他整了整衣冠,吩咐道:

“请他们三位入内,备茶。”

不多时,杜畿、荀谌、刘琰三人联袂而至。

面上皆挂着和煦的笑意,拱手行礼:

“深夜叨扰,还望相爷见谅。”

李翊起身相迎,笑容温润:

“诸公何出此言?快快请坐。”

众人落座,侍女奉上清茶,茶香袅袅,氤氲在厅堂之间。

刘琰轻抿一口茶,率先开口:

“相爷,今日朝堂之上,伐吴之议纷争不休。”

“不知相爷对此怎么看?”

李翊微微一笑,手指轻叩茶盏:

“此事关系重大,陛下自有圣断。”

“我等臣子,只需尽忠职守便是。”

杜畿目光微闪,缓缓道:

“相爷高风亮节,令人钦佩。”

“只是……”

他略作停顿,“如今国家初定,百废待兴。”

“陛下登基以来,轻徭薄赋,百姓稍得喘息。”

“若此时兴兵伐吴,恐非良机啊。”

虽然朝中不少大臣反对伐吴,是害怕新人顶上来,抢夺他们的权益。

但也确实有人,单纯出于国家稳定的考量反对此时伐吴。

比如杜畿,他为证有道,一世清名。

他虽然投靠刘备的时间不如简雍、麋竺这些大元老时间长。

但他在地方的政绩十分突出,因为他喜欢不时巡视下属各县。

只要发现有孝子、贞妇、顺孙,就下令免除他们的徭役。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