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公,昱思来想去,总觉此事不妥当。”
曹操问曰,“何处不妥?”
程昱对曰:
“向者齐军连败,士气挫动,今怎敢倾尽全力来攻?”
“况李翊善料人心,蔡中、蔡和本非忠义之辈。”
“若为李翊所诱,倒戈卸甲而降,如之奈何也?”
曹操闻言,愤然曰:
“此辈若敢叛我,孤自取二人头颅做福物,用来祭旗!”
程昱微微一顿,看向周围船只,被铁索紧密地连接在了一块儿。
“船皆连锁,固是平稳。”
“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
曹操仰头大笑:
“仲德多虑矣,凡用火攻,必借风力。”
“方今隆冬之际,但有西风北风,安有东风南风耶?”
“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
“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
“若是四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更不在此时出战!”
曹操也不傻。
春天之时,曹操已下江南。
彼时为何不找齐军决战?
并不单单是因为水军没训练好,更是因为当时在吹东南风。
曹操才不会处在上游,傻傻地去跟齐军硬碰硬呢。
诸将皆拜伏曰:
“丞相高见,吾等不及。”
“此役必破齐军,生擒李翊!”
曹操顾谓诸将,鼓舞众人道:
“刘备之兵,多为青、徐、燕、代之众,不惯乘舟。”
“今能水中作战者,惟陈元龙淮南一军耳。”
“诸公水功已成,尽管奋战!”
“……必胜!必胜!”
众人斗志昂扬,振臂高呼。
他们个个坚定了自己的信念,立志要打破齐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大船穿寨而出,直往江南进发。
却说南岸隔夜听得鼓声喧震,遥望曹操调练水军,探事人报知诸葛亮。
诸葛亮登山望之,又来报李翊。
李翊从容答曰:
“吾已知之矣。”
“曹操水军已过了州陵,直奔赤壁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