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迹印章皆真,何诈之有!”
“速召陆绩、张昭过来议事!”
很快,以张昭为首的东吴大臣,纷纷入内。
与孙权商议对策。
张昭进言道:
“公瑾据荆州,其志难测。”
“今彼欲联魏制齐,我吴何不反其道而行之?”
“不如遣使与齐修好,单方面重缔盟约。”
“若公瑾本无二心,见盟约已成,必当归吴。”
“若其执意留荆,则是自绝于吴,反迹昭然矣。”
陆绩在旁侧,当即出声附议:
“……子布之言甚善。”
“刘备方惧魏吴联合,若我先示好,彼必欣然应允。”
“届时周瑜在荆州前有齐军,后失吴援。”
“纵有异志,亦无能为也。”
孙权沉吟良久,抚掌称善:
“……二公之言,最合孤意。”
遂密遣使者,前往庐江找李翊和谈。
李翊当然毫无疑问地接受了孙权抛来的橄榄枝。
很快,此事传至江陵。
周瑜闻之,大惊失色,呼曰:
“……吾正欲与齐人死战,吴侯奈何先和?”
眼见孙权已经和齐国重缔了盟约,那么“绝齐联魏”的计划也就泡汤了。
接下来,如果周瑜不回吴地,那就坐实了反意。
“……唉。”
周瑜心知大势已去,他走到江边,忍不住再去看一眼自己奋战了近一年才拿下的荆州。
望着滚滚长江之水,周瑜临江而叹:
“这几日在江陵理政,深感人生之艰难。”
“就像那不息之长河,虽有东去大海之志,却流程缓慢,征程多艰。”
“然,江河水终有入海之时。”
“而人生之志,却常常难以实现,令人抱憾终身。”
说着,将自己的衣袍割下,弃于江中。
“赤壁鏖兵,江陵血战。”
“将士们白骨未寒,今却将之拱手让人。”
“吾有何颜面回见江东父老?”
言罢,凄然泪下,在场诸将无不哽咽啜泣。
老将黄盖拄戟叹道:
“都督勿忧,他日必当再取。”
真的还会有他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