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仁作为魏国如今的北地总指挥,当然不能让申氏兄弟倒向刘备。
他必须拉拢二人,否则作为西川门户的汉中,就又多了一面受敌方向。
申耽长叹一声:
“吾等据守东三郡多年,今刘备承继天命,三兴汉室之势已成。”
“若汉军来攻,恐难抵挡。”
“不如早降,以免兵戈之祸。”
“那这魏使……?”
“曹仁此时遣使,必为阻我归汉!不如拒之门外。”
申耽拍案而起说道。
申仪却抬手制止,劝道:
“且慢。”
“不妨一见,观其来意。”
“若有不妥,再作计较。”
“以弟之见呢?”
申仪眼珠一转,忽生一计:
“不若设油锅以待。”
“若其敢入,再听其言。”
“若畏缩不前,即逐之出城,以示我归汉之心。”
申耽颔首,“善。”
于是命人在中军帐前置大鼎,注油烧沸。
油泡翻滚,烟气升腾,令人望而生畏。
未几,城门洞开。
魏使高轩驷马,直入府衙。
使者名唤傅巽,乃西汉义阳侯傅介子的后代。
于魏国中担任侍中,算是魏国大臣了。
魏国直接派他前来,足以证明对东三郡的重视。
少顷,傅巽昂然而入。
他已年过五旬,面容清癯,双目却炯炯有神。
见庭中油锅沸腾,竟面不改色,径直上前。
申耽暗自惊讶,可仍是沉声说道:
“魏使远来辛苦。”
“然吾等已决意归汉,若先生欲劝我背汉投魏,请入此鼎!”
傅巽闻言大笑,整理衣冠,昂首便向油锅大步走去。
申仪见状,急忙拦住:
“先生真不畏死耶?”
傅巽正色说道:
“死生有命,何足惧哉!”
“巽所惜者,乃二位将军明珠暗投,自毁前程耳!”
申耽眉头一皱,问:
“此话怎讲?”